卷四·讼狱
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
世人遇上不公平的事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圣明的人认为人世间没有官司打才是最宝贵的。
上有恤刑之主,桁杨雨润;下无冤枉之民,肺石风清。
上面有慎用刑法的君主,用刑犹如细雨滋润万物,使罪犯被感化而向善;下面也没有被冤枉的百姓,用来喊冤的肺石则冷冷清清。
虽囹圄便是福堂,而画地亦可为狱。
只要弃恶从善,牢狱可能就是福堂;上古的民风淳朴,在地上画一个圈也能成为监狱。
与人构讼,曰鼠牙雀角之争;罪人诉冤,有抢地吁天之惨。
和人结怨打官司,可以说是“鼠牙雀角”的争斗;犯人诉讼冤情,则有“抢地吁天”的惨状。
狴犴猛犬而能守,故狱门画狴犴之形;棘木外刺而里直,故听讼在棘木之下。
狴犴生得勇猛肥大,能看门守户,所以古时牢门上常常画有它的图像。棘木外面长着针刺但里面却是直的,所以古代的司法官大多在棘木下审理案件。
乡亭之系有岸,朝廷之系有狱,谁敢作奸犯科;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续,上当原情定罪。
乡亭的监牢有“岸”,朝廷的监牢有“狱”,谁还敢为非作歹,违法犯罪;死了的人不可能再活过来,服过刑的人也不可能再用金钱赎回,所以上面应当按照实际情况量刑定罪。
囹圄是周狱,羑里是商牢。
“囹圄”是周代的监狱,“羑里”是商代的牢房。
桎梏之设,乃拘罪人之具;缧绁之中,岂无贤者之冤。
脚镣、手铐是用来拘捕犯人的刑具;在囚禁的犯人之中,怎么可能没有被冤枉的好人。
两争不放,谓之鹬蚌相持;无辜牵连,谓之池鱼受害。
双方互相争执不想让,就是“鹬蚌相持”;无故受到牵连则是“池鱼受害”。
请公入瓮,周兴自作其孽;下车泣罪,夏禹深痛其民。
“请公入瓮”是指唐代的酷吏周兴自作自受;“下车泣罪”则是大禹对百姓犯法的怜悯。
好讼曰健讼,挂告曰株连。
好打官司称为“健讼”,没有罪而受到牵连被称作“株连”。
为人息讼,谓之释纷;被人栽冤,谓之嫁祸。
帮助别人解除诉讼,称为“释纷”;被人栽赃冤枉称作“嫁祸”。
徒配曰城旦,遣戍是问军。三尺乃朝廷之法,三木是罪人之刑。
判徒刑流放去做苦役的称“城旦”;充军到边境守边的称作“问军”。“三尺”是指朝廷的法律;“三木”是铐在犯人颈、手、足上的三种刑具。
古之五刑,墨、劓、剕、宫、大辟;今之律例,笞、杖、死罪、徒、流。
古时候的五种刑罚分别是墨、劓、剕、宫、大辟;现在的刑罚则是笞、杖、死罪、徒、流。
上古时削木为吏,今日之淳风安在;唐太宗纵囚归狱,古人之诚信可嘉。
上古的时候削木为吏,犯人能够抱木吏自己到庭受审,今天这种古朴的淳风在哪里呢?唐太宗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将两百多名死囚释放回家,规定第二年秋天再归狱受刑,结果这些犯人如期而至,古人的诚信实在值得赞许。
花落讼庭间,草生囹圄静,歌何易治民之间;吏从冰上立,人在镜中行,颂卢奂折狱之清。
“花落讼庭闲,草生囹圄静”,这是百姓对唐代益昌县令何易的廉洁及治民有方的称颂;“吏从冰上立,人在镜中行”,则是百姓对唐代南海太守卢奂断案清正廉明的赞美。
可见治乱之药石,刑罚为重;兴平之梁肉,德教为先。
由此可见,治理乱世的良药,是要以刑罚为重;振兴太平的美味,则要以道德教化为先。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尚书
- 礼记
- 孝经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白虎通义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庐山记
- 政书
- 史通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西游记
- 搜神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黄帝四经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