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坤下艮上
剥,不利有攸往。彖曰:剥,剝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
剥,柔乘剛也。君子之道僅存也。何所往哉,順其時止而止之,可以觀其象,而適其變也。夫道,無定體也。唯時行之,消而息之,盈而虛之,天之道也。君子之尚也。故當其道往,而不吝焉。應其時而不自得焉。
象曰:山附於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山髙也,地下也,下剥上則山附於地也。故君不可以制下,則厚順於下,因而安宅之,不敢遷也。
初六,剥牀以足蔑,貞凶。象曰:剥牀以足,以滅下也。
牀,人之所安也。剥之以足,滅下之道。潛而剥之,猶未見也。無陽自此始矣。凶之道也。
六二,剥牀以辨蔑,貞凶。象曰:剥牀以辨,未有與也。
剥以漸長,小人漸得位也。至剥其牀,剥道見而可辨也。無正而得位,誰與之哉,凶之道也。
六三,剥之无咎。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羣小剥上,已獨應之,無咎者也。猶應離羣失衆之趨也。
六四,剥牀以膚,凶。象曰:剥牀以膚,切近災也。
剥至上,體過牀以及膚,近於災也。凶,其危也。
六五,貫魚以宫人寵。无不利。象曰:以宫人寵,終无尤也。
剥上於五,為剥之主,能得其中。上承于陽,反止羣小,羣小由之貫魚。寵以宫人,不害外正,何不利焉。則終無尤矣。
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剥廬。象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
小人剥廬,終不可用也。極剥而保於上,大果有乎。拔不食者也。極消則息道,斯來矣。君子厚徳以藏垢也,故民所載矣。小人矜忌而偶怨也。故剥人之廬,終不可用也。復而不敵怨於剥者,君子也。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旧唐书
- 宋书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