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乾下坎上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需,待也。剛居於尊,安於險之道也。能制下,健以為用,君子待命而已,不可自任,則剛健終不陷也。君子觀其爲而動之,其義豈窮哉。五以險德而位於天,雖非坦道,强毅而制下也。剛中而有孚也。獲剛健之臣而不敢不説,則不勞而待其功矣。故光通而貞吉,復何險之有哉。是以利涉大川,而無險不濟也。文王君人也,得九五之位。仲尼位下也,居君子之事合,兩而待之,則上待下之能,下待上之命。觀是需之情可見矣。
象曰:雲上于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澤來矣,君子待命而不勞於慮,而得其治也,飲食宴樂而已。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象曰:需于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郊逺者也,未履其位,行不犯難也。用其常不失其素矣。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吉終也。
行逺也,沙,邇乎水,剛履其位,敵對於五,五非敵也。可以待也。君子之道,無執也。與時而行也。得其中者,雖小有言,吉終而已矣。
九三,需于泥,致宼至。象曰:需于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宼,敬愼不敗也。
上險可犯也。剛以在上,待命於泥,逼難而濡難,猶外矣。我致之,而宼至,敬愼之,不敗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象曰:需于血,順以聽也。
剛險居上,而承之難,從事者也。動而見傷矣。坎隂處下,幽穴之物,而今升之,待陽之運而出,難也。則不可不順以聽之。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剛德中正,施令而治者也。治事已獲衆之奉,待其酒食而已。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需坎上也,道之終則反覆也,入于穴矣。乾覆其上,三爻來而不假待也。知道之終能固其所,而敬為主,雖不得其位能吉其終也。
- 推荐作品:
- 史
- 诗经
- 尚书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元史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文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词源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