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兌下巽上
中孚,豚魚吉。利渉大川,利貞。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利渉大川,乗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
上柔在内,以接於下,而剛得中,柔接而相親,剛中而實信,就巽以從之,故得下柔奉之而剛中,以信而民,莫不化者也。中發之信,恒而及於豚魚,雖豚魚而信,不遺其微小焉,故吉也。利渉大川,乗木而無險也。君子虚其中,而施信於民,故得民之信而可以致重道逺也。信自於中利而以正,?於天地四時也,而況人乎。
象曰: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
澤降而風加焉,相得澤行也。君子信行,庶其中,感而變化也。故議留其獄,不即其死。
初九,虞吉,有他不燕。象曰:初九虞吉,志未變也。
中孚之故在乎初也。速而應感其誠也,故度其志未變,而往則信終而吉。志變而有作,不可感也已矣。後之而絶類也。何所安乎。
九二,鳴鶴在隂,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縻之。象曰:其子和之,中心願也。
鶴者陽明之物也。而守隂處内,修徳立誠,名達而隱也,上中孚也。求中信以致,雖居隂也,時亦索之。中心願與之為治,同志而相求也,故公家之有好爵,而相與縻之矣。君子之道在於進徳乎,無隱而不彰,上求下治之本也。故君子而求其母也。
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象曰:或鼓或罷,位不當也。
三與四皆為敵,三應於上,四巽於下,對而為敵,鼔以戰之。四附上而大不敢當也,或罷之矣。不勝而懼,或泣之矣。四不我争,歡巳志獲,或歌之矣。柔徳之薄,不量其勢,不當於位,不正於分也。
六四,月幾望,馬匹亡,无咎。象曰:馬匹亡,絶類上也。
得位上順而為五巽,隂盛得附,故无咎也。
九五,有孚攣如,无咎。象曰:有孚攣如,位正當也。
四絶類而孚我,我亦有信。攣如,當其位正,雖得地而无咎。
上九,翰音登于天,貞凶。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長也。
翰音為雞巽之象也,以其陽物巽隂而無力飛,必鳴也,登於天何可久乎。信不由中,而為極上,難終之約,其可乎。信而莫應,有聲而巳,正之凶也。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孝经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魏书
- 南史
- 辽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政书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论衡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东游记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