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震下乾上
无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彖曰:无妄,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内,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天徳在上,求賢以治時,在乎前也。剛自外來而踐其初,而為治主於内,其體動而健上,剛中而下柔,應之上下一徳理,無違者非大亨,以正乎此天之命。上使之行,下得陳其力也。其匪正而往,非上之至違於天, 背於時也。行矣哉,不可行者也。
象曰:天下雷行,物與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天下雷行,雷動而震物,得其生,自正其命相與不妄矣。故先王求有徳,以茂其治,對時而養萬物。
初九,无妄,往吉。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以剛而來居内卦之下。志行其正以輔於乾,為佐治之主,往來必得其志也。
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則利有攸往。象曰:不耕穫,未富也。
剛正而在乎前,柔守位而上,應也。其可妄乎。不合初以首事,不與鄰以謀富,故不耕菑穫畬而已矣。承令而行,則利其往也。
六三,无妄之災,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災也,陰妄居陽災之道也。
牛者,陰之類也。非所履而履之,繫之者也。四近而得之,非其本合,行人之得也,本應於上。邑人之謂也。上道窮而爭合,故受之災,以其行人得牛,而致其忿也。
九四,可貞无咎。象曰:可貞无咎,固有之也。
係於三,咎也。居尊守卑,正以承上,得民不以為私,猶可固其所有,而免於咎。
九五,无妄之疾,勿藥有喜。象曰:无妄之藥,不可試也。
剛自外來,為主於内,動而得民,往而獲志,道既盛矣,則疑疾之也。夫以剛動,強志在,於正攻之,則反害從之,則成功。故藥之増剥待之,終吉。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象曰:无妄之行,窮之災也。
乘於剛,上於尊而又爭。應窮高極危,妄之甚也。復何往哉,無所利也。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帝范
- 潜夫论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慎子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