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巽下震上
恒亨无咎,利貞,利有攸往。彖曰:恒,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相應,恒。恒亨无咎,利貞,久於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恒而得其久也。
剛上而柔下,剛柔交而下承也。雷行風從,増其大逺矣。巽而動,往無不從也。剛柔皆應外内逹也。此可久之道也。能久則通矣。保其無咎矣。利而得正矣。久而得其終始之道也。則何往而不利焉。天地恒久也,而萬物生。聖人恒久也,而天下化。以恒久而觀之,天地萬物之情得其恒者,長也。
象曰:雷風,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雷之震,風必從之。君子行,必由其道。得其恒而増,其恒而増其大也。故獨立其所不以物易。
初六,浚恒,貞凶。无攸利。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恒者,久於其道,不煩而物自歸也。處於極下,深底者也。不修其恒,不度其分,遂求其應,初以深極而求於人。人斯竭之矣,何以終乎。正之凶而無所利也。
九二,悔亡。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非其位久失道也,剛而自正,退而久中,可以悔亡。
九三,不恒其徳,或承之羞,貞吝。象曰:不恒其徳,无所容也。
三者,終下至上之地,進退之所也。不能修徳守位,而復上以求應,無其恒也,何以容哉。以是為政可惜者也。
九四,田无禽。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承上之地,柔以奉上而剛居之。求應於下位已失矣,安所獲乎。
六五,恒其徳,貞婦人吉,夫子凶。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凶也。
從係以為正,守中而為恒,婦人以之吉也,夫子可以制義矣。而從人之政,狹之至矣,固其凶也。
上六,振恒,凶。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極上,終盡之地,柔振而將久之道窮也,久何之乎。雖有其應,不足振也。失時之極,無功已矣,凶之道也。
- 推荐作品:
- 集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正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鬼神传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