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坎下震上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來復吉。有攸往夙吉。彖曰:解,險以動,動而免乎險。解,解利西南,往得衆也。其來復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拆。解之時大矣哉。
濟險而動,動出於險,解也。道之夷而无適,不達也。君子可策其名也。解利西南,往而得衆,動於外而有功也。其來復吉,復其所亦可以位也。内剛中而得民也。有攸往夙吉,趨時之敏,緩則无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百果草木皆甲拆,自然之應,不疾而速也。君子貴其途而通也。可无夙乎,非知通於物者,不能通於時也。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
雷雨作,上震下澤,釋難之時也。久險不通,人不堪也。赦過宥罪,應乎人心而得其解也。
初六,无咎。象曰:剛柔之際,義无咎也。
解,緩也。无阻艱也。況以柔守下而承於剛乎。得其序也。其義固无咎矣。
九二,田獲三狐,得黄矢,貞吉。象曰:九二貞吉,得中道也。
剛居中也,能濟其險,衆之所附也。初承以奉之五,正而應之,衆來附之,非我之貪也。難以解矣,可以各保其歸也。守中直而保其正,不干其邪,得中道正之吉也。
六三,負且乘,致宼至,貞吝。象曰:負且乘,亦可醜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
履於不正,乘於二,而與之負於四,而係之多妄之陰,貪其非有,亦可醜矣。宼自已致,誰之咎乎。以之為正,可惜者也。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象曰:解而拇,未當位也。
剛處於卑而與三相得,如拇附也。未當位者也。非可久也。故解拇而與,初為朋得其正,乃保其孚矣。
六五,君子維有解,吉,有孚于小人。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解,行險而免其險也。故下多妄動焉,皆上法之怠,從以濟險而失於緩也。五以柔處,中而繫有,終二守其正而已矣,不敢自解也,故得其中吉也。夫人之化上,從其行也。上難則小人不敢妄進也。
上六,公用射隼于髙墉之上,獲之。无不利。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解,釋弛緩也。故多有縱焉。終而獲之,得其時也。三應其誅焉。縱悖之甚,據非其有,雖欲貪戾,其能終乎。而公以法誅,何所不獲。悖解衆安无不利也。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易经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元史
- 金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素书
- 吴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慎子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西游记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春秋配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悟真篇
- 诗文评
- 总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