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唐才子传》撰者辛文房,字良史, 是元代前期的西域人。他以唐代诗人中号称五言长城的刘长卿的字为名,以被赞为珪璋特达的于良史的名为字,可见是一位极为热爱唐诗又非常倾慕唐代诗人气质的才子。但由于史料缺乏在对他的详细经历已很难弄清楚了,只能据一些零星资料对他的事迹略知一二。
辛文房曾为省郎,曾游历祖国东南山水名胜,在当时有诗名,与王执谦、杨载齐名,有《披沙诗集》,已佚。
元代著名诗人张雨《勾曲外史贞居先生诗集》卷四存有《元日雪霁早朝大明宫和辛良史省郎二十二韵》诗一首,结句说:怜君守华省,琢句废春宵。元代陆友仁《研北杂志》卷下云:王伯益,名执谦……同时有辛文房良史,西域人;杨载仲弘,浦城人;卢亘彦威,大梁人,并称能诗。此处所列的杨载为元代四大家之一,乃当时文坛领袖,声名满天下,辛能与之并,可见当时之影响。可惜他的诗作现代只存两首小诗,已难窥其大端。元代诗人马祖常所作《辛良史诗赞》云:,未可披沙拣,黄金抵自多。悠悠今古意,落落短长歌。秋塞鸣霜铠,春房剪画罗。吟边变馀发,萧飒是阴、何。
辛名诗集《披沙集》取梁钟嵘《诗品》披沙简金,往往见宝意。从马祖常诗中可知,辛诗既有秋塞鸣霜铠的金戈铁马式豪迈之气,又有春房剪画罗的小桥流水式柔美之情,其风格和内容是丰富多样的。从诗的最后两句中我们还可看发出,辛对诗歌创作是极为认真和刻苦的。
辛即专虑斯道,故向往唐代诗家,乃游目简编,宅心史集。或求详累帙,因备先传。撰拟成篇,斑斑有据,以悉全时之盛,用成一家之言,于元成宗大德甲辰写成此书。从此书中我们可以领略辛文房那旁搜博采、驾驭史料的非凡能力,而且可以看出他洞晓中国诗歌的渊源和流变,对唐代诗歌的空前兴盛和辉煌成就有着精深的研究。由此可见,他不仅是一位知名当世的诗人,还可称得上是一位卓越的文艺批评家。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管子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花月痕
- 常言道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诗人玉屑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