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唐才子传》撰者辛文房,字良史, 是元代前期的西域人。他以唐代诗人中号称五言长城的刘长卿的字为名,以被赞为珪璋特达的于良史的名为字,可见是一位极为热爱唐诗又非常倾慕唐代诗人气质的才子。但由于史料缺乏在对他的详细经历已很难弄清楚了,只能据一些零星资料对他的事迹略知一二。
辛文房曾为省郎,曾游历祖国东南山水名胜,在当时有诗名,与王执谦、杨载齐名,有《披沙诗集》,已佚。
元代著名诗人张雨《勾曲外史贞居先生诗集》卷四存有《元日雪霁早朝大明宫和辛良史省郎二十二韵》诗一首,结句说:怜君守华省,琢句废春宵。元代陆友仁《研北杂志》卷下云:王伯益,名执谦……同时有辛文房良史,西域人;杨载仲弘,浦城人;卢亘彦威,大梁人,并称能诗。此处所列的杨载为元代四大家之一,乃当时文坛领袖,声名满天下,辛能与之并,可见当时之影响。可惜他的诗作现代只存两首小诗,已难窥其大端。元代诗人马祖常所作《辛良史诗赞》云:,未可披沙拣,黄金抵自多。悠悠今古意,落落短长歌。秋塞鸣霜铠,春房剪画罗。吟边变馀发,萧飒是阴、何。
辛名诗集《披沙集》取梁钟嵘《诗品》披沙简金,往往见宝意。从马祖常诗中可知,辛诗既有秋塞鸣霜铠的金戈铁马式豪迈之气,又有春房剪画罗的小桥流水式柔美之情,其风格和内容是丰富多样的。从诗的最后两句中我们还可看发出,辛对诗歌创作是极为认真和刻苦的。
辛即专虑斯道,故向往唐代诗家,乃游目简编,宅心史集。或求详累帙,因备先传。撰拟成篇,斑斑有据,以悉全时之盛,用成一家之言,于元成宗大德甲辰写成此书。从此书中我们可以领略辛文房那旁搜博采、驾驭史料的非凡能力,而且可以看出他洞晓中国诗歌的渊源和流变,对唐代诗歌的空前兴盛和辉煌成就有着精深的研究。由此可见,他不仅是一位知名当世的诗人,还可称得上是一位卓越的文艺批评家。
- 推荐作品:
- 诗经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梁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道家
- 列子
- 抱朴子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