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节类·卷四
◎徐文穆
徐文穆相国本,予告归杭州,适里中社事正盛,昼夜相竞,立戏场数处,各以台上灯联求书,却之不可,乃大书曰:“防贼防奸防火烛;费钱费力费功夫。”复书一匾曰:“戏无益。”众喻其意遂止。是真士大夫居乡之轨范也。
◎任葵尊
《池北偶谈》记同时御史,敢言惟荆元实、任葵尊二人。葵尊名宏嘉,钓台宗丞族兄也,钓台《清芬楼稿》称:康熙中,某御史噤不言,人诮为“荐解角”。自公入台垣,而言路始振,章数十上,咸有益国计民生。巡视北城,亲王诸府公侯第宅多在辖下,骄悍尤难治。公偶出,有锦衣骏马突其前,公叱呵之。众不敢曰:“此某王所嬖千金旦也。”公大怒,身逐之,隶走卒奔,抵王府,坐其门呼,必得旦乃已。王曰:“是申申者何也?即出,敢若何!”旦出,公叱缚之,予杖四十。王大恚,入奏,天子曰:“非凌汝,行者吾法,汝庇优,亏吾法。”王觳觫稽颡出。马三爷者,戚畹某弟,登城私,公执而鞭之。告其兄,兄面谢过,已而谋齮齕公。公廷发其奸,某矫辨,天子命掌其颊三十。又声九门提督罪,诏立斥罢。公尝慨然流涕曰:“宏嘉之得保首领,天子赐也。”盖信而后谏,其遇不可及云(又,渔洋诗:“翰林科道两衙门,齐脱貂裘猞猁狲。昨夜五更寒彻骨,满朝谁不怨葵尊。”此虽戏言,亦足见公风骨矣)。
◎德格勒
德格勒,镶蓝旗人,康熙朝官侍讲。李安溪尝荐其学行,屡召见,论经义。德性骨鲠,不附权势。偶扈驾巡行,时相明珠见其将向用也,使人累千金为装,却不受。会天久不雨,圣祖命德格勒筮之,遇夬,曰:“泽上于天,将降矣,一阴居上,天屯其膏,决之即雨。”上愕然曰:“安有是?”以明珠对,明珠闻而大恚。二十六年冬,坐私删起居注,论死,遇赦,以谪藉终。按侍讲志节贞亮,芥视千金,因事效忠,志除奸憝,其敷陈经义,盖汉之刘更生,而非明之蓝道行,事虽不成,于荐主有光矣。爱贤如安溪,汲引于先,乃不能昭雪于后,岂亦畏明珠气焰,恐罹党祸,姑听怀忠抱悫之士老死穷荒与!
◎海鹿门
海保字鹿门,裔出自襄阳孟氏,先世忠毅公乔芳,以从龙勋,隶旗籍,累代有显宦。君幼侍尊人,宦游三吴,容止玉立,风神恬定,读书过目辄了了。弱冠从李申耆先生兆洛游,极爱赏之。兼精骑射击刺,拳勇超跃诸艺。性喜任侠,负气好义,见不平事不惜以身殉之。姑苏玄妙观者,一郡游观之薮也,士女日集恒万人。无赖恶少,见游女少具姿首必环而尾之,甚至一人唱呵,万声应响,四方攒裹,将只身妇女迫困重围,恣意戏侮,手摩足弄,无所不至,既将巾履簪珥分劫携去,名曰打圈。在妇女之寡廉鲜耻者,不以为辱,反以为荣,以为必己之色貌过人方应斯选,且常夸述于人,自鸣得意;而少知自爱者,不幸遇此,亦不免羞愤欲绝。缘陋俗相沿既久,浸习成风,都人士视为惯常,恬不为怪,是以荐绅闺阁有事至观祈祷,必乘肩舆,从健仆左右护持之,非示夸也,实畏打圈耳。君少时尝同人救一雏女,得免打圈之辱,其事甚快,故为志之。
先是女郎偕一童游观中,猝遇众无赖,窥其意不善,亟携童踉跄反走,无奈众麇集要遮,女东亦东,女西亦西,评头论足,肆口秽谑,涎视耽耽,不少宽纵,愈逼愈紧,丑态百出。女郎不堪其嬲,宛转娇羞,气急败坏,仓皇四顾。正无计得以幸脱,适君同人至此,目击其状,义气填膺,忿焰莫遏,慨然谓同人曰:“承平世宙,岂有人家弱息,而听强暴公然肆虐于光天化日之下!我辈不救护,谁救护者?诸君其谓之何?倘激于义愤,惠然御悔,抑暴扶良,仆不敏,愿助一臂。”同人笑曰:“君又选事也耶?人家儿女,何预卿事?”君白眼争曰:“谁家无儿女,奈何受狂且窘辱若此?诸君既忍心袖手,不肯向前,仆当独身任之。”
言讫,攘臂跃入人丛,横身要截,厉声叱曰:“止,止!鼠子不得无礼!”众无赖正猖狂畅意,闻君言怒答曰:“吾侪逢场作剧,若何人,敢败乃公事?”彼此硬语牴牾,一人遽前以掌掴君面,君佝身疾出腋下,反掌搏其背,复以趾踆之颠;一人踵而前,又颠之,连踣四五人,余乃不敢继起,始纷纷鸟兽散,女郎之围以解。于时旁观如堵墙,初以君文弱卤莽,恐难撄众锋,今幸君胜,欢喜雷动,咸色喜耳语,窃谓“何处少年,重义气作此快举?”啧啧称道不置。同人从而虑之曰:“君但快心于一时,懋建义举,然群儿溃窜,怒形于色,必号召以图报复,倘众寡不敌,奈何?”君曰:“实逼处此,讵容中馁,惟今之计,为德不可不卒。请与诸君约,毋短气、毋贰心,当同卫送两小归,纵与若曹遇,共击无不利。”佥曰:“诺。”盖君所同来五人,皆好身手,中有陈叟者素号“万人敌”,年近七十,精神矍铄,犹能手格虎豹,余四人亦各矫捷有胆略。因询知两小固同怀姊弟,女郎年才及笄,含睇腼腆,意甚德君,告明居址。君领两人作前导,女郎姊弟居中,陈叟率两人殿后。行至饮马桥,众无赖果召集百数十人,执梃当路,决眦向君,欲得而甘心焉。陈叟须髯怒张,大声嘱君与四人第拥其姊弟从间道急行,勿却顾,若曹来,有老夫在,当以老拳饱之。君既送女郎至家,其父母审悉颠末,感涕称谢,款洽甚殷,然匆促间两忘问姓氏,至今君不知其父母为某某,其父母究亦不知君为何许人也。
众无赖见君等护送女郎去且速,又以陈叟独作后劲,咄咄逼人,料非恒流,气为之夺,竟不敢犯。君尝笑谓人曰:“是役也,固儿时选事,但其时亦恃有陈叟在,故吾敢向前。假令尔时吾亦袖手,则陈叟不肯为力,女郎危矣。”其少时负气好义类如此。里乘子曰:“君从李申耆先生游,肆力于诗古文词,向同在高淳营次,相得甚欢。丁巳冬,君摄事巴城,予特造访,时当岁暮,风雪凄然,封篆无事。君素嗜酒,命童燃炉烧烛,手巨觥,捻髭纵谈往事,精悍之色犹见眉宇。今阔别且有十余年矣,每一忆及之,殊令人神往于苏长公遇方山子时也。”
- 推荐作品: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奉天录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菜根谭
- 荀子
- 小窗幽记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