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遇类·卷五
◎陶公轶事
陶制军澍未第时,家极贫,课徒自给。而公性颇豪,嗜饮善博,虽家无担石储,不顾也。后值岁暮,其妇崔泣谓公曰:“贫迫至此,妾实不能同为饿殍。为君计,鬻妾亦可度岁。不然,愿赐绝婚书,俾妾另谋生活。”公笑曰:“卿识何浅?我未交大运耳。日者谓我命当至一品,姑俟之,勿愁富贵也。”妇曰:’君有此大福,自有与君同享者,妾不敢作此想,请与君辞,听君好消息耳。”
公不得已,书离婚书与之。会同里一饼师,将谋娶妇,妇得书忻然,嫁之而去,公由是更无聊。初,郭外火神庙有道士,素善公,公暇日常宿于庙。道土性嗜弈,其技绝劣,然好胜。有从旁教客者,衔次骨,或豫以酒食客,令客欢,且谕意焉,知其癖者每与弈必让,令胜己乃已。公自与订交,恒终岁弈无一胜,故道士尤心倾焉。至是,遂幞被来止庙中,为道士书疏章,有所得以供饮博辄尽,人皆呼为“陶阿二”,衣冠咸屏不与交矣。
山阴碣石村有吕某者,精星相、卜筮、禽遁诸术,求之者户屦常满,于是积赀至巨万,然好施,故人以员外呼之。后于富阳设靛青行,置秤平准,不欺客,故贾富者必就与市,而富为徽、闽、浙交会之地,众贾辐凑,凡酒食之馆,江山船恒集于江岸。吕间或与客偕游,则呼吕三爷者载道,姊妹行有落拓者,乞吕一顾,声价顿起,夜则呼卢彻旦。客有负者,吕必为调济。而吕博有异术,每博辄胜,所得金常置床头,客或取用之亦不问,间问之,则笑曰:“银子本活物,想幻化矣。”其大度皆类此。
戴痴者,吕翁之值行也。性至孝,以不得养父母故不娶,每饭必先以一豆祭其先,乃食。好拳勇,豪侠而勤俭,故所得俸常贮主人处,惟见人之急则手麾千金不惜,人往往以痴目之。亦善饮,每以无饮友为恨。一日,晚饮于市,见公袒衣而沽饮,饮颇豪,呼而问为谁,公答姓陶,曰:“市中有陶阿二者,非子乎?视子貌状,似非碌碌者,子饮可几何?”
公曰:“矛好饮,终未有能醉我者。汝岂能为查太史者乎?何劳絮问。”戴喜甚曰:“我将与子较量。”遂沽浊醪三瓮,曳与对饮,两瓮既罄,公微醺,而戴已玉山颓倒矣,公起去。次日,戴醒而忆之,复觅陶公,饮极欢。自是遂与公为酒友。
富有业卖浆者窦翁,止一女,极陋,青瘢满面,广颡而豁齿,日者尝谓当受一品封,翁疑其戏己也。顾女齿加长,问字者婿辄病故,故三十犹未嫁也。至是忽梦黑猿扑于身,惊悟以告翁,翁曰:“得毋有申属者,问字于汝乎?”翌日,戴痴来沽浆,见女,问亦曾相婿否,翁答尚未,且曰:“吾贱而女陋,更谁婿?”戴力以斧柯自任,因言公。翁曰:“是非陶阿二乎?溺赌而滥饮,异日令吾女吸风度日乎?”戴曰:“嘻,只恐汝女无此福。不然,如陶秀才而长贫贱,当抉吾两目。”
翁问其年,曰:“属猴。”翁忆女梦,稍心动,谓戴曰:“明日可偕与来。”旦日,邀公诣翁,一见许订婚,公辞以身栖于庙,囊无半文,焉能娶妇,乃与翁谋赘诸其家。女能纺织,不致相累。公曰:“即目前亦需少有所备,妙手空空,奈何?”戴又从旁怂恿,力任其费,诣吕翁,索银三十两。吕问所为,语之故,吕诧曰:“秀才也,子何自识之?”戴言此人非终人下者,故与昵。吕欲相之,使戴招公去,一见,惊曰:“此天下贵人也。但早年寥落耳,自后交印堂运大佳,惟木形人不及享髦期,然已足矣。”回顾戴曰:“此事我当相助。”立赠公五十金,谓公曰:“婚后愿与新夫人一光顾也。”
公许诺,且言此恩必有以报。翁曰:“区区者本无足挂齿。但有所托者,仆已有四孙,次孙命犯官刑,他日当出于台下,倘蒙记忆,尚幸垂怜。”即呼其孙出叩,公心识之,受命归。婚三日,挈夫人诣吕,吕亦许为一品夫人,欢宴终日而返。自是伉俪相得,机杼之声每与书声相间也。公学亦大进,次年举于乡。入都,以教习授知县,分选湖北,有能吏名。未及十年,至方面。其后巡抚江南,值岁饥,公为请于朝,赈蠲并举,活数十万人,吴人皆尸祝之。继以清理盐政,受上知,眷注颇深,而公已卒于两江总督任所。是时窦翁亦已物故。公临卒,属子孙世世奉祠翁云。
方公之巡抚江苏也,吕翁孙以索旧逋至苏,殴人伤重死。方讼系,公即为赎罪释归,赠以千金。其捕盐枭王乙也,诸官吏咸惴惴,恐激变,公密敕武弁,率兵往,擒获枭示。时棋道士适在抚署,笑曰:“不意陶二有此辣手。”公不为忤也。先是有粤僧游于绍,善相术,尝相戴痴年过四十,当以武职显,得三品封,戴笑曰:“天下岂有为人值行而受封诰者乎?”
及公贵,为援例捐守备。湖广赵金龙之变,公荐戴从征。凯旋,以军功超授副镇。数年,予告回籍,驺从煊赫,崔氏方曳杖乞食道左。询旁人,尽悉戴发迹所自,卧辙乞怜,戴诘其由来,叱之去。妇蹄号泣,夜自缢死,其所嫁饼师,盖久以寒饿死矣。
◎刘文定之贫
刘文定公纶,武进人,少时家贫窭,曾至绝食。尝以竹烟筒乞烟草于邻家,邻人诮曰:“烟草消食,勿多吸也。”公笑受之。后受知尹文端公,首荐博学宏词。张文和公喜其文颖锐,既读其诗,至“可能相对语关关”句,曰:“真奇才也。”因擢第一,后致位宰相。本朝汉阁臣,不以科目进者,惟公一人而已。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金史
- 北齐书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将苑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新齐谐
- 子不语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