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术类·卷八
◎刘忠诚
刘坤一之三下江南也,西太后之意初不属之。时当国者为荣禄,荣不学无术,诏令批摺,一切委连文冲。连本军机处帮领班章京,小有才,又善谀媚,以此得荣欢。刘坤一欲回任两江,不得不奔走荣门,荣门不可得而入,乃结纳荣之幕友连章京,曾谒二次失值,不得已,求见连西席某,间接以通于荣。西席某黠甚,比连归,某言刘来谒状,而不言其他,连亦略颔之。翌日,西席某探连今日所办之事,连大言曰:“荣相奏请,以刘坤一回任,竟得俞允,余无他事。”翌日,刘又来,西席某向刘贺云:“事已谐矣。”
翌日清谕出,刘又来,并挟白金二万两之券,袖交西席某手,云:“乞为连君寿。”西席某竟以金入囊,而缄其口。连请训出,照例拜客,刘与连始觌面,连未道谢前贶,刘亦未便明言。又疑连藐二万,翌日又馈送白金二万,仍以券交西席某手,西席某又蚀金一万,仅回连云:“刘某今送万金来。”连遂援十成提二成例,以二千金酬西席某劳,己得八千金,而不知已为西席某所卖。越半月,西席某忽借他故辞馆,竟怀挟三万二千金去。比庚子拳祸,政府纵匪殃民,五月清载漪伪谕有云:“与其苟且图存、同归于尽,曷若大张挞伐,以决雌雄。彼恃战力,我恃人心。”
一时传诵,而不知祸我东南赤子,皆此数语酿成之,而连文冲与有力焉。连以庇拳故,为外人所指索,必欲痛惩之。荣禄知连不可留京,遂外放江西某府知府,连亦竭力设词解免,而外人卒持不可。适刘坤一督两江,连以属吏礼参谒,私冀刘不忘前惠,或为怙恶。刘以连罪通天,外人尤不可掩饰。连疑刘负义不为力,遂自诉生平未尝妄取一钱,而为人谋则无不忠,何以今日患难,人竟不我援手。语侵刘,刘曰:“余前以二万金馈君,君犹以为未足,必欲再得余二万金乃餍,君曰‘不妄取一钱’,毋乃自戾其说乎?”连闻言,瞠目不解所谓。刘反复详述当日种种情状,连如梦初觉,自悔坠入西席某彀中,然已无及矣。
◎张文襄
同、光间某科会试场后,潘文勤、张文襄两公大集公车名士,宴于江亭,先旬日发柬,经学者、小学者、金石学者、历算学者、骈散文者、诗词者,各为一单,州分部居不相杂厕。至期,来者百余人,两公一一纡尊延接。是日天朗气清,游人亦各兴高采烈,飞辨元黄,雕龙炙果,联吟对弈,余兴未尽。俄而日之夕矣,诸人皆有饥色,文勤问文襄:“今日肴馔令何家承办?”文襄愕然曰:“忘之矣,今当奈何?”不得已饬从者赴近市酒楼唤十余席至,皆急就章也。沽酒市脯,重以馁败,饭尤粗粝,众已惫莫能兴,则勉强下咽,狼狈而归,有患腹疾者,都人至今以为笑谈。文襄自言夙生乃一老猿,能十余夕不交睫。
其督蜀学时,一日出城,游浣花草堂,偶集杜诗二语为楹帖,欲系以跋,因坐而属思,稿数十易,终不惬,然已三日夜不寐矣,侍者更番下直犹不支,困而僵者相属也,而文襄从容如平时,及挥毫落纸,则仅集本集句四字而已,书成始欣然命驾归。光绪某年,文襄以鄂督入朝,公余偶遨游琉璃厂,瞥见一古董店,装潢雅致,驻足流览,庭中陈一巨瓷,形制奇诡,古色斓斑,映以玻璃大镜屏,光怪陆离,绚烂夺目。谛视之,四周悉篆籀文,如蚓如蚌,模糊不可猝辨。文襄爱玩不忍释,询其价,则某巨宦故物,特借以陈设,非卖品也,怅怅归。逾数日,又偕幕僚之嗜古者往观之,亦决为古代物,文襄愈欲得之,肆主允往商。
未几偕某巨室管事至,索值三千金。文襄难之,询其家世不以告,往返数四,始以二千金获之。舁至鄂,命工拓印数百张,分赠僚友。置之庭中,注水满中,蓄金鱼数尾,仆从或以刀试之,似受刃。一夕大雷雨,旦起视之,则篆籀文斑驳痕,化为乌有矣,盖向之苍然而古者纸也,黝然而泽者蜡也,骨董鬼伪饰以欺人者也,文襄为之不怡者累日。文襄督两广时,倪公文蔚为巡抚,文襄以倪新进,颇慢易之,倪亦负气不稍让,二人意见日深,时相龃龉。一日,倪以事谒总督,文襄拒不纳,三谒三拒之。倪问何时可见,期以旦日日中。倪先期往,日过午仍不获见。倪私问仆从:“大人有客乎?”则对曰:“无之,签押房观文书耳。”问何不禀报,则曰:“大人观文书,向不许人回话。”倪愈不怿,大步闯然入。戈什大声言巡抚至,瞥见文襄执书坐安乐椅中,若为弗闻也者。倪忿然作色曰:“督、抚同为朝廷命官,某以公事来,何小觑我也!”
拂衣竟出,欲辞官,将军出调和之,为置酒释嫌,二公皆许诺。届期倪先至,文襄日旰不来,将军强致之,至则直入坐上座。将军起奉卮,文襄立饮之,将酌以奉倪,文襄又饮之。倪大怒,推案起,脱帽抵几,径回署,即日谢病。政府知之,乃调倪他所。倪既去任,文襄护理巡抚,两署悬隔,往返颇不便,思空中构铁桥,沟通两署,召工雇值,约二十余万金,款无出,颇踌躇。忽接港电,有“候补县某,持总督印札,借某事向港澳华商募捐,已集得银十余万,未审有之乎?”
文襄愕然,已即复电言有之。适某兵轮以事至港,即命管带诱其人偕来,毋使逸。即至署,命闭之空室中。某知败露,首领将不保,彷徨无所措,欲自裁,窗外环伺者众,不得隙。夜二鼓,文襄自内出,某愧汗伏地,叩头请罪,文襄不顾,但曰:“汝胆大至此,不可赦,不可赦。”良久良久,乃命之起,赐坐,加以颜色,曰:“吾今赦汝,汝更能为此乎?”某惶恐曰:“愿尽力。”于是更给以札,使往南洋群岛,又募得十数万金,而铁桥以成。桥成后,每夕阳欲下时,姬妓辈或靓妆炫服,逍遥其上,人望之如天半神仙云。后某督至,始拆去之。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地理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