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影响
《六韬》对后世有重大影响,张良、刘备、诸葛亮、孙权都重视《六韬》,《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它,继《通典》后,唐人着书论兵也多引用它。宋、明、清对《六韬》注释、集释、汇解者,也不乏其人,该书在中国军事学术史上具有较高地位。
《六韬》在国外颇受重视。日本战国时代的足利学校就曾把《六韬》与《三略》定为该校的主要教科书。据有关书目记载日本研究译解《六韬》的著作也有三十多种。西方第一次翻译的中国兵书共四种,合称《中国军事艺术》,于1772年在法国巴黎出版,《六韬》就是其中一种。此外朝鲜、越南等邻国也相继出版和翻译了《六韬》。
《六韬》是宋代颁定的《武经七书》之一,是先秦兵书中集大成之作,受到历代兵家的重视,曾被译成西夏文,在少数民族中流传。它不仅文武齐备,在政治和军事理论方面往往发前人所未发,而且保存了丰富的古代军事史料,如编制、兵器和通讯方式等。该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史料价值。
人们不仅学习和运用《六韬》,还对它展开了研究。历史上对《六韬》进行注释、集释、汇解的,不乏其人。据不完全统计,这类著述自唐以后约有近百种,仅明代就达四十多种。可见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目前存世的《六韬》版本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宋元丰年间何去非校定的《武经七书》本,朱服校刊的《武经七书》本,涵芬楼《续古逸丛书》影印宋刊《武经七书》本,,明嘉靖十年施德刊《校定武经七书》本,清乾隆间《四库全书》抄本,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抄本,扫叶山房石印《百子全书》本,等等。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宣室志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总集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