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韬·教战
武王问太公曰:“合三军之众,欲令士卒练士,教战之道奈何?”
武工问太公说:“集合纪成全军部队,要使士卒娴熟战斗技能,其训练方法应该怎样?
太公曰:“凡领三军,有金鼓之节,所以整齐士众者也。将必先明告吏士,申之以三令,以教操兵起居、旌旗指麾之变法。故教吏士,使一人学战,教成,合之十人;十人学战,教成,合之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合之千人;千人学战,教成,合之万人;万人学战,教成,合之三军之众;大战之法,教成,合之百万之人众。故能成其大兵,立威于天下。”武王曰:“善哉!”
太公答道:“凡是统率三军,必须用呜金摺鼓来指挥进退。这是为了使全军的行动整齐划一。将帅必须先明确地告知士兵应该怎样操练,并且反复申明讲解清楚,然后教习操练战斗动作以及根据旗帜指挥信号的变化而采用相应行动的方法。所以,在训练军队的时候,要先进行单兵教练,单兵教练完成后,再十人合练;十人练习成功,再百人合练;百人练习成功,再千人练习战法;千人练习成功,再万人练习战法;万人练习成功,再全军合练;全军练习成功后,再进行百万大军的合练。这样,就能组成强大的军队,立威无敌于天下。”武王说:“说得真好啊!”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尚书
- 论语
- 尔雅
- 其他经学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元史
- 魏书
- 南史
- 金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术数
- 撼龙经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抱朴子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