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韬·上贤
文王问太公曰:“王人者,何上,何下,何取,何去,何禁,何止?”
文王问太公道:“作为君主,应当尊崇什么人,抑制什么人,任用什么人,去掉什么人?应该严禁什么事,制止什么事?”
太公曰:“王人者,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故王人者,有六贼七害。”
太公回答说:“作为君主,应该尊崇德才兼备之人,抑制无德无才的人,任用忠诚信实之人,除去欺诈虚伪的人。严禁暴乱行为,制止奢侈风气。所以君主应当警惕六贼、七害。”
文王曰:“愿闻其道。”
文王说:“我想要听听这些道理。”
太公曰:“夫六贼者:一曰,臣有大作宫室池榭,游观倡乐者,伤王之德。二曰,民有不事农桑,任气游侠,犯历法禁,不从吏教者,伤王之化。三曰,臣有结朋党,蔽贤智,障主明者,伤王之权。四曰,士有抗志高节,以为气势,外交诸侯,不重其主者,伤王之威。五曰,臣有轻爵位,贱有司,羞为上犯难者,伤功臣之劳。六曰,强宗侵夺,凌侮贫弱者,伤庶人之业。
太公说:“所谓六贼就是:一、臣僚中有人大兴土木,修建宫室台池亭榭,以供游乐观赏的,他们会败坏君王的德行;二、民众中有不从事农桑,意气用事,喜欢居无定所,违犯法令,不服从官吏管教的,他们会败坏君主的教化;三、臣僚中有结党营私,排挤贤智,蒙蔽君主视听的,他们会败坏君王的权力。四、士人中有心志高傲,标榜节操,气焰嚣张,在外又结交诸侯,不尊重君主的,就会损害君主的威严;五、臣僚中有轻视爵位,藐视上级,耻于为君主冒险犯难的,他们就会想方设法伤害有功之臣;六、强宗大族争相掠夺,欺凌穷人弱者,他们会损害平民的生业。
“七害者:一曰,无智略权谋,而以重赏尊爵之故,强勇轻战,侥幸于外,王者慎勿使为将。二曰,有名无实,出入异言,掩善扬恶,进退为巧,王者慎勿与谋。三曰,朴其身躬,恶其衣服,语无为以求名,言无欲以求利,此伪人也,王者慎勿近。四曰,奇其冠带,伟其衣服,博闻辩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王者慎勿宠。五曰,谗佞苟得,以求官爵,果敢轻死,以贪禄秩,不图大事,得利而动,以高谈虚论,说于人主,王者慎勿使。六曰,为雕文刻镂,技巧华饰,而伤农事,王者必禁之。七曰,伪方异技,巫蛊左道,不祥之言,幻惑良民,王者必止之。
所谓七害是:一、没有智略权谋,只是为了自己获得重赏高管,而恃勇强横,轻率赴战,企求侥幸之功的,君主切勿让这种人担任将帅; 二、二是有名无实,言行不一,掩人之善,扬人之恶,到处钻营,投机取巧的,君王切勿和他商量谋划;三、外表朴实,穿着粗劣,自称无为,实是沽名,自称无欲,实是图利。这是虚伪之人,君主切勿同他亲近;四、冠带奇特,衣着华丽,博闻善辩,高谈空论,以此为自己装点门面,身居偏僻简陋之处,专门诽谤时俗,这是奸诈之人,君王一定不要宠爱;五、谗言谄媚,不择手段谋求官爵;莽撞轻率不惜性命,以贪图俸禄。不顾全大局,只要有利益就会去做,高谈阔论取悦君主,这样的人君王一定不要任用; 六、从事雕文刻镂,技巧华饰一类奢侈工艺,因而影响农事生产的,君王一定要禁止;七、用骗人的方术,奇特的技艺,巫蛊左道,符咒妖言,欺骗蛊惑善良的百姓的,君王一定要制止。
“故民不尽力,非吾民也;士不诚信,非吾士也;臣不忠谏,非吾臣也;吏不平洁爱人,非吾吏也;相不能富国强兵,调和阴阳,以安万乘之主,正群臣,定名实,明赏罚,乐万民,非吾相也。夫王者之道如龙首,高居而远望,深视而审听。示其形,隐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极也,若渊之深不可测也。故可怒而不怒,奸臣乃作;可杀而不杀,大贼乃发。兵势不行,敌国乃强。”
“所以民众不尽力从事耕作,就不是好民众,士人不忠诚守信,就不是好士人;大臣不敢直言进谏,就不是好的大臣;官吏不公平廉洁爱护民众,就不是好的官吏;宰相不能富国强兵,调和各种矛盾,处理各项问题,确保君主地位稳固,整饬纲纪,核查名实,严明赏罚,使民众安届乐业,就不是好宰相。做君主的方如发同龙头,高瞻远瞩,洞察一切,深刻观察问题,审慎听取意见,表现庄严肃穆,隐藏内心真情。使人感觉象天那样高而不可穷极,象渊那样深而不可测量。因此,君主当怒而不怒,奸臣就会兴风作浪;当杀而不杀,大乱就会随之发生;当兴兵讨伐而不讨伐,敌国就会强大起来。”
文王曰:“善哉。”
文王说:“说得对啊!”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仪礼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法家
- 邓析子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小五义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太玄经
- 文子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