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兵制
中国战国时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各诸侯国的君主竞相变法图强,攻伐争雄,军事制度也随之发生重大变革。
各诸侯国主要实行郡县征兵制,农民是主要的征集对象。郡守和县令有权征集本郡、县适龄男子入伍,并可率领他们出征。男子16或17岁傅籍,即进行登记,然后,根据国家需要随时应征入伍,直到60岁才能免征。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墓主17岁傅籍,第二年入伍参战,战争结束返回故里,后又再次应征入伍。除征兵制外,各国还兼行募兵制。招募之兵,经过严格的考选,多充军队的骨干和国君的卫队。如魏国考选武卒,要求能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 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齐国的技击、秦国的锐士等,也是以较严格的考选办法招募的。凡中选者,都要进行长期的专门训练,并享受比较优厚的待遇。
步兵是主要兵种,骑兵和舟师发展也很迅速,车兵地位下降。步兵通称为带甲。《战国策》等文献有带甲数十万、带甲百万的记载,说明步兵的规模甚为庞大。骑兵有较大发展,出现了骑万匹之国。舟师较为发达的有楚国等。秦国舟师的规模也很可观,《史记》记载,秦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余里。
军队组织往往和居民组织相结合。郡、县居民多是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即伍什之制。伍什之上,秦有里、乡,三晋有连、闾。军队的组织与之相应。《商君书·境内》记载,秦军以五人为一伍,十人为一什,五十人设屯长,百人设百将,五百人设五百主。《尉缭子·伍制令》记载,魏军在伍什之上,五十人为一属,百人为一闾。
兵器中,剑、戟、刀、矛、匕首等锋利的钢铁兵器迅速发展,强弓利弩大量使用。各诸侯国普遍建立了掌管武器制造的府库,有的还负责检查武器的质量和上报的数量。各诸侯国都注重奖励军功,建立了军功制度。例如,秦国商鞅变法时,订有20等军功爵制,规定临战者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杀了敌人就可晋升爵位;反之,如果没有战功,贵族也不能晋爵。
战国时代军事制度的变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战争规模扩大以及兵器质量提高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这种变化,不仅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也为秦、汉军事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