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兵制
中国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间,继唐末藩镇之乱,封建割据转趋严重,朝代更迭频繁,中原地区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代,同时南方和其他地区还有分别割据一方的很多政权,主要有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北汉十国,史称五代十国。在这一时期,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军事制度混乱。
五代各朝帝王都是军将,靠亲军夺取政权,因而极其注重加强军事领导机构,掌握军队。后唐设判六军诸卫事,后晋设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后周又增设殿前都点检。五代后期,枢密使也开始主管军政。军队出征,另设招讨使、都统、都部署、行营都指挥使等统兵官。
五代时期,军队的主力大体为禁卫六军。六军又分左、右,实为十二军。它们往往冠以龙虎、羽林、神武等名号。根据皇帝的旨意,名号可以随时改易。又由于兵力的扩充,名号不断增加,如后周怀恩军、怀德军等。禁卫军的编制原来不甚一致,后来逐渐形成厢、军、指挥、都的序列。其中,指挥为基本单位,约 500人。五代初期,普遍设立亲军,亦称牙军,以此作为私人武装的核心。以后,牙军进一步发展,有的设置义儿军,与主帅具有更为密切的隶属关系。,除禁卫军外,各州、县还有由节度使率领的地方军。军队主要是步兵,其次是马军,江南地区也重视建置水军。
五代主要实行募兵制。凡招募士兵,先度人才,次阅走跃,试瞻视,然后黵面,赐以缗钱、衣履而隶诸籍。为了标明隶属关系,防止逃亡,对应募士兵,皆文其面,以记军号,有的在其控制境内强迫差点。如幽州刘仁恭规定,凡男子年15岁以上,70岁以下,全黥定霸都。士兵一旦刺面,终身受辱。此时期军法极严酷。后梁太祖曾规定:凡将校有战没者,所部兵悉斩之,谓之拔队斩。为了笼络军心,有的帝王对骄兵悍将又十分姑息纵容。
五代有时还征集在乡丁壮为兵,是为乡兵。后晋开运元年令诸道、州、府、县点集乡兵,规定7家税户共出 1兵,兵杖器械共力营之,并以武定军为号,后改天威军,但因乡民不娴军旅,教阅无效,不久放散。南方吴国武义元年 征其乡兵,教习战守,称为团结民兵,但为时很短,其中也有强令出钱或缴纳实物代役的情况,这事实上是由一种兵役演变成为一种军赋。
五代时,除经常的庞大军费开支外,军将为驱使部下卖命,对士兵的赏赐很多。后汉高祖刘知远悉出后宫所有以劳军。养军耗费极大,相沿成习,成为各代的沉重负担。监于百户农户,未能赡一甲士,府库蓄积,四方贡献,赡军之外,鲜有赢余,而军队骄悍,纪律松弛,打起仗来往往溃败等情况,后周世宗柴荣决计整顿军队。于显德元年在高平之战险遭失败后,先斩不战先溃的右军主将以下70余军吏,使骄将惰卒始有所惧;又选诸军精锐者升为上军,,羸弱者予以遣散;还挑选各节度使属下的骁勇之士,以为殿前诸班,用以削弱地方兵权。由是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这也为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推荐作品:
- 集
- 论语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周书
- 南史
- 梁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