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兵制
夏朝的军事制度 这一时期史料缺乏。据《尚书□甘誓》记载,夏王控制军队,其下有六事之人,可能表明夏王辖有分工不同的人员。这时已有战车,车上的成员区分为左、右、御。对作战人员还有奖惩规定。可见,随着国家及其军队的产生,出现了组织和管理军队的一些制度。
商朝的军事制度 在甲骨卜辞中有较多的记载。如 方出,王自征、 王自征人方等卜辞表明,商王是最高军事统帅,有时亲自出征。王室妇女,如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妇姘,也曾率军出征。高级军事领导职务由贵族大臣和方国首领担任,他们平时治民,战时领兵。甲骨文中常有亚、马、射、戍等名号出现,可能表明当时军队成员已有不同的职守。士卒由贵族和平民充当,平时要练习射、御;并以田猎的形式进行演习。王登人五千征土方等卜辞说明,,战时常根据需要进行登人,一次征发1000、3000或5000人,也有超过 1万人的。奴隶多担任杂役。
商朝除王室拥有强大的军队外,各宗族或各方国也都掌握相当数量的军队。王其令五族戍臿 、令多子族从犬侯寇周,叶王事等卜辞表明,这些宗族或方国的军队须听从商王的调遣。
商朝军队有步卒和车兵,作战方式以车战为主。战车一般由两匹马驾挽,车上有甲士3人,居中者驾车,居左者持弓,居右者执戈。车下随行徒若干人。甲骨文中也曾出现过步伐的记载,可能表明当时有独立的步兵队伍。王作三师右中左等卜辞说明,当时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可能是师。登百射、左右中人三百、王令三百射等卜辞说明,当时军队的组织可能以100人为基层单位,300人为中级单位,并有右、中、左的区分。
西周的军事制度 在沿袭商制的基础上又有很大发展。周初,王室强大,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军权集中于周天子手中。其下有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等官职,仍不分文武。各诸侯国及一些贵族大臣也都有自己的军队,但一般须听从周天子调遣。西周晚期,王室衰微,遇有战事则往往倚重一些诸侯国和贵族大臣的军队。
西周军队的士卒均由国人充当,奴隶只能随军服杂役。金文中有西六师、成周八师、殷八师的记载,表明西周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是师。但是,《周礼·夏官》称: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长。在金文和其他古籍中则未见有此类记载,据以推断,西周军队中可能不存在军的建制,,也难于有这样规整的组织体系。
西周军队的主要兵种是车兵。战车一般由 4匹马驾挽。车上有甲士 3人,随车有徒卒,一般12人,车驰卒奔,簇拥前进。兵器仍用青铜制造,但比商朝有较大发展。出现了兼备戈、矛功能的戟和可刺可斩,便于近战的短剑。甲胄、干盾用皮革制成,缀以青铜泡,更为轻便,并增强了防护力。战马也装备了护甲。还规定有战前检查武器装备的措施。战斗中已采用旌旗金鼓指挥,要求行列整齐,攻伐协调,进退一致。注意了不轻易杀降和掳掠。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仅对西周建立强大军事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世的军事制度也具有深远影响。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明史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史通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太白阴经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山海经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诗人玉屑
- 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