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吴语·越王勾践命诸稽郢行成于吴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吾以卜之于天,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
吴王夫差出兵进攻越国,越王勾践起兵对抗。大夫文种向勾践献计说:“吴国与越国的命运,只凭天意决定,您无须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申胥和华登选拔训练吴国的青年把他们组编成军队,还不曾被打败过。一个人善于射箭,就会有一百个人拉紧弓弦跟着效仿,吴国有这样的良将指挥,我们能否获胜还没有把握。谋划一件事情,一定要预见到成功的把握,然后才能去做,不能冒险玩命。您不如勒兵自守,同时用谦卑的辞令向对方求和,让吴国的百姓高兴,让吴王的野心膨胀。我们可以为此卜问上天,上天倘若要抛弃吴国,必定会让吴国答应我们的求和并且不以我们的求和为满足,进一步膨胀它称霸诸侯的野心。等到它的百姓疲惫,天灾又夺去它的粮食后,就可以安稳地收拾残局,吴国就失去了上天的眷顾。”
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行礼,敢私告于下执事曰:昔者越国见祸,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勾践,而又宥赦之。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今勾践申祸无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垂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勾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
越王同意了,于是派诸稽郢去吴国求和,说:“我们国君派我来,不敢公开以玉帛表达敬意,只敢私下对贵国的办事人员说:过去越国遭祸,得罪了天王。天王亲自起兵,打算灭掉勾践,却又宽宥了他。天王对于我们越国,如同让死人复活,让白骨重新长肉一样地恩德啊。勾践不敢忘记上天降下的灾祸,又怎么敢忘记天王的恩惠呢!勾践现在重遭灾祸,没有善良的德行,草野鄙贱之人,岂敢忘记天王的大恩大德,而计较边境上的小怨,以至再次获罪于天王的办事人员呢?勾践特地率领几位老臣,亲自承认犯下的重罪,在边境上叩头求饶。
“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勾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帚以畡姓于王宫;一介嫡男,奉槃匜以随诸御;春秋贡献,不解于王府。天王岂辱裁之?亦征诸侯之礼也。
“现在天王没有细察,在盛怒之下调集军队,打算狠狠地讨伐越国。越国本来就是给吴国纳贡的城邑,天王用鞭子驱使它就可以了,何必让您的军士屈尊来侵犯呢。勾践请求缔结盟约,并送上一个嫡生女儿,拿着箕帚到王宫里侍奉您;送上一个嫡生儿子,捧着盘匜跟仆人一起伺候您;春秋两季的贡品,绝对不会懈怠。天王又何须屈尊来制裁越国呢?我们进献的贡品也是按照天子向诸侯征税的礼制啊。
“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今天王既封植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
“谚语说:‘狐狸埋了东西,狐狸又将它挖出来,所以没有成功。’现在天王既已扶植越国,以圣明闻达于天下,又要取消它,这是天王对越国的扶植徒劳无功。即使四方的诸侯想臣事吴国,又怎么使他们相信呢?我冒昧地把话说透彻,只希望天王根据利来考虑怎样合适。”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诗经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奉天录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茶经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颜氏家训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宣室志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