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五 周语·单襄公论晋将有乱
柯陵之会,单襄公见晋厉公视远步高,晋郤锜,见其语犯;郤犨,见其语迂;郤至,见其语伐;齐国佐,见其语尽。
在柯陵盟会上,单襄公看到晋厉公走路时眼望远处,脚抬得很高。又见到晋国的郤锜语多冒犯,郤犫谈吐善绕弯子,郤至则自吹自擂,齐国的大臣国佐说话毫无忌讳。
鲁成公见,言及晋难及郤犨之谮。单子曰:“君何患焉!晋将有乱,其君与三郤其当之乎!”鲁侯曰:“寡人惧不免于晋,今君曰‘将有乱’,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对曰:“吾非瞽、史,焉知天道?吾见晋君之容而听三郤之语矣,殆必祸者也。夫君子目以定体,足以从之,是以观其容而知其心矣。目以处义,足以步目,今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夫合诸侯,民之大事也,于是乎观存亡。故国将无咎,其君在会,步言视听,必皆无谪,则可以知德矣。视远,日绝其义;足高,日弃其德;言爽,日反其信,听淫,日离其名。夫目以处义,足以践德,口以庇信,耳以听名者也,故不可不慎也。偏丧有咎,既丧则国从之。晋侯爽二,吾是以云。
鲁成公会见单襄公时,谈到晋对鲁的责备以及郤犨在晋侯面前诬陷自己的事。单襄公说:“你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晋国很快就要发生内乱,国君和三郤恐怕要大难临头了。”鲁成公说:“我担心躲不过晋国的问罪,如今你说‘晋将有内乱’,请问这是从占卜得知的天意呢,还是推测的呢?”单襄公答道:“我不是盲乐师和太史,怎么知道是不是天意呢?我看到晋君的神态,听到三郤的言谈,觉得他们必将惹来灾祸。君子以目光确定行动的方向,脚步随之配合,所以观察他的神态就可以知道他的内心。用目光来观察怎样行动合适,以脚步与之配合,如今晋侯眼望远处而脚步抬得很高,目光不支配自己的行动而脚步又不与之配合,他内心一定是在想其他的事情。目光和举止不相配合,怎么能长久呢?与诸侯会盟,是国家的大事情,由此可以观察兴亡。所以,国家没有灾祸,它的国君在盟会上的一举一动必定都无可指责,由此可以知道他的德行。眼望远处,常常看不到合适的地方;脚步抬高,常常会失去应有的德行;言谈反覆常常会丧失信用;胡乱纳言,常常会削弱自己的名声。眼光用来关注礼仪,行为用来履行道德,言谈用来恪守信用,耳朵用来明辨是非,所以不能不小心啊。这四者疏忽了一个就会带来灾祸,国家也跟着遭殃。晋侯疏失了两个方面,所以我说他将有祸。
“夫郤氏,晋之宠人也,三卿而五大夫,可以戎惧矣。高位实疾颠,厚味实腊毒。今郤伯之语犯,叔迂、季伐。犯则陵人,迂则诬人,伐则掩人,有是宠也而益之以三怨,其谁能忍之!虽齐国子亦将与焉。立于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怨之本也。唯善人能受尽言,齐其有乎?吾闻之,国德而邻于不修,必受其福。今君逼于晋而邻于齐,齐、晋有祸,可以取伯,无德之患,何忧于晋?且夫长翟之人利而不义,其利淫矣,流之若何?”鲁侯归,乃逐叔孙侨如。
“郤氏是晋国的宠臣,有三人为卿、五人为大夫,应该自我警惕了。地位高容易垮台,享禄重容易遭祸。如今郤锜言语冒犯,郤犨言谈不直率而郑至则自我吹嘘。言语冒犯会伤害别人,谈吐绕弯子会诬妄别人,自我吹嘘则会掠人之美,郤氏有如此的宠信而加上这三者结怨于人,还有谁能容忍他们呢?即使是齐国的国佐也将受到牵累。他处在淫乱的国家,却喜欢毫无顾忌地言谈,指出他人的过失,这是引来怨恨的根源。只有善良的人才能接受别人的随意指责,齐国有这种人吗?我听说,修德的国家和无德的国家为邻,一定能得到好处。现在你的国家迫近晋国而与齐国为邻,齐、晋一旦有难,你就可以称霸了,问题在于有无德行,对于晋国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叔孙侨如好利而不施仁义,喜好骄奢淫逸,将他放逐如何?”鲁成公回国以后,就放逐了叔孙侨如。
简王十一年,诸侯会于柯陵。十二年,晋杀三郤。十三年,晋侯弑,于翼东门葬,以车一乘。齐人杀国武子。
周简王十一年,诸侯在柯陵会盟。十二年,晋厉公杀了三郤。十三年,晋厉公被栾书等人所杀,葬于翼城东门,葬礼只用一车四马。同年,齐灵公杀了国佐。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旧五代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农家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总集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