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晋语·郑文公不礼重耳
公子过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之:亲有天,用前训,礼兄弟,资穷困,天所福也。今晋公子有三祚焉,天将启之。同姓不婚,恶不殖也。狐氏出自唐叔。狐姬,伯行之子也,实生重耳。成而隽才,离违而得所,久约而无衅,一也。同出九人,唯重耳在,离外之患,而晋国不靖,二也。晋侯日载其怨,外内弃之;重耳日载其德,狐、赵谋之,三也。在《周颂》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荒,大之也。大天所作,可谓亲有天矣。晋、郑兄弟也,吾先君武公与晋文侯戮力一心,股肱周室,夹辅平王,平王劳而德之,而赐之盟质,曰:‘世相起也。’若亲有天,获三祚者,可谓大天。若用前训,文侯之功,武公之业,可谓前训。若礼兄弟,晋、郑之亲,王之遗命,可谓兄弟。若资穷困,亡在长幼,还轸诸侯,可谓穷困。弃此四者,以徼天祸,无乃不可乎?君其图之。”弗听。
重耳经过郑国,郑文公也不加礼遇。叔詹劝谏说:“我听说,亲近上天,遵循先君的教诲,对兄弟以礼相待,资助穷困的人,上天是会保佑他的。如今晋公子有三种天意的吉兆,该是上天要赞助他吧。同姓的男女不结婚,怕的是子孙不会昌盛。狐氏是唐叔的后代,狐姬是伯行的女儿,生了重耳。重耳长大成人,才能出众,虽然逃难离国,但举动得体,长久处于穷困而没有什么毛病,这是一。同生的九个兄弟中,现在只有重耳还活着,虽然遭到陷害而流亡在外,而晋国国内却一直不安定,这是二。百姓对晋侯怨声载道,日甚一日,国内外都抛弃了他;重耳则天天注重提高品德,有狐偃、赵衰等为他出谋划策,这是三。《周颂》上说:‘上天生成了岐山,太王大大拓展了它。’荒,就是扩大的意思。扩大上天所生成的,可以称得上是亲近上天了。晋、郑两国是兄弟之国,我国的先王郑武公和晋文侯曾同心协力,捍卫周王室,辅佐周平王,平王感激他们,赐给他们盟信,说:‘世世代代互相扶持。’如果说亲近上天的话,获得三种吉兆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得天助了。如果说遵循先王的训诲,晋文侯的功劳,郑武公的业绩,可称得上是前训。 如果说对兄弟要以礼相待,晋、郑两国同姓相亲,又有周平王的遗命,可称得上是兄弟。如果说要资助贫困,公子从小到大流亡在外,乘车周历各诸侯国,可称得上穷困。抛弃了这四种美德,会招致天祸,恐怕不行吧!请君王好好地想一想。”郑文公没有听从这番劝告。
叔詹曰:“若不礼焉,则请杀之。谚曰:‘黍稷无成,不能为荣。黍不为黍,不能蕃庑。稷不为稷,不能蕃殖。所生不疑,唯德之基。’”公弗听。
叔詹又说:“君王如果不能以礼相待,那么就请杀了他。有一句谚语说:‘黍稷如果不长,就不能开花。黍不能长成黍,就不能茂盛。稷不能长成稷,就不能繁育。种什么得什么,这是没有疑问的,只有立德才是它的根基。’”郑文公还是不听。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梁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夷坚志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抱朴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