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周语·刘文公与苌弘欲城周
敬王十年,刘文公与苌弘欲城周,为之告晋。魏献子为政,说苌弘而与之,将合诸侯。
周敬王十年,刘文公与苌弘打算为周王居住的地方筑建城墙,为此求助于晋国。当时晋国的政务是由魏献子主持,他对苌弘有感而答应了他要求,预备邀集诸侯共同营筑。
卫彪傒适周,闻之,见单穆公曰:“苌、刘其不殁乎?周诗有之曰:“天之所支,不可坏也。其所坏,亦不可支也。’昔武王克殷而作此诗也,以为饫歌,名之曰支,以遗后之人,使永监焉。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大节而已,少典与焉。是以为之日惕,其欲教民戒也。然则夫《支》之所道者,必尽知天地之为也,不然不足以遗后之人。今苌、刘欲支天之所坏,不亦难乎?自幽王而天夺之明,使迷乱弃德,而即慆淫,以亡其百姓,其坏之也久矣。而又将补之,殆不可矣!水火之所犯犹不可救,而况天乎?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昔孔甲乱夏,四世而陨;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帝甲乱之,七世而陨;后稷勤周,十有五世而兴。幽王乱之十有四世矣,守府之谓多,胡可兴也?夫周,高山、广川、大薮也,故能生是良材,而幽王荡以为魅陵、粪土、沟渎,其有悛乎?”
卫国的彪傒来到周,听说了这件事情,谒见单穆公说:“苌弘、刘文公将不得好死了吧。周诗上说:‘上天所支持的,谁也破坏不了;上天想毁坏的,谁也支撑不住。’过去武王灭亡商朝作了这首诗,把它作为王公宴飨时的乐歌,名为‘支’,以留传后代,使他们永远记住这个道理。王公们站着宴饮的礼仪为饫,主要显扬大的节度,所配的乐曲不多。因此为之天天戒惧,这是要教育民众警惕。可见,《支》这首诗所说的,就是一定要完全领会天地的意图,否则不足以留传于后人。现在苌弘、刘文公要支持上天所破坏的,不是很困难吗?自从周幽王被上天剥夺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使他迷惑淫乱而毁弃德行,耽于享乐,丢掉了自己的百姓,王室遭到毁坏已经很久了。他们又要补救,那恐怕是不行的。水火所造成的灾祸尚不能挽救,更何况是上天降下的灾祸?谚语说:‘行善若登山,作恶如土崩。’过去孔甲扰乱夏政,延续了四代就灭亡了;玄王振兴商族,延续了十四代才成功;帝甲扰乱殷政,延续了七代就灭亡;后稷振兴周族,延续十五代才获得成功。幽王扰乱周政以来已经十四代了,能守住现在的家业已经是十分幸运,怎么还会兴盛呢?周室犹如高山、长河和大泽,所以能出来如此多的优秀人才,而幽王把它破坏成秃陵、水沟和浅潭,还会培养出俊杰来吗?”
单子曰:“其咎孰多?”曰:“苌叔必速及,将天以道补者也。夫天道导可而省否,苌叔反是,以诳刘子,必有三殃:违天,一也;反道,二也;诳人,三也。周若无咎,苌叔必为戮,虽晋魏子亦将及焉。若得天福,其当身乎?若刘氏,则必子孙实有祸。夫子而弃常法,以从其私欲,用巧变以崇天灾,勤百姓以为己名,其殃大矣。”
单穆公说:“他们两个谁的罪过多?”彪傒说:“苌弘必定会很快遭殃,因为他要修补上天所毁坏的东西。天道是支持可行而排斥不可行的,苌弘的行为与此相反,而且还诳惑刘文公,因而必定会遭到三方面的灾殃:一是违背上天,二是逆转常度,三是诳惑他人。周若要免除灾难,苌弘一定会被处罚,即使是晋国的魏献子也将受牵累。如果得到天降福祉,恐怕其自身仍不能幸免。至于刘文公,一定是他的子孙来承担祸患。作为王公大夫而抛弃常法,以顺从他们的私欲,耍小手腕来加重天灾,劳顿百姓来为自己树立名望,这罪过就很大了。”
是岁也,魏献子合诸侯之大夫于狄泉,遂田于大陆,焚而死。及范、中行之难,苌弘与之,晋人以为讨,二十八年,杀苌弘。及定王,刘氏亡。
这一年,魏献子在狄泉召集各诸侯的大夫,于是到大陆泽田猎,被火烧死。到范氏、中行氏作乱时,苌弘参予此事,晋人以此向周问罪。周敬王二十八年,苌弘被杀。到了周定王时,刘氏被灭族。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尔雅
- 谷梁传
- 子夏易传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