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上篇·理气
理承气行岂有常,进兮退兮宜抑扬。
【原注】阖关往来皆是气,而理行乎其间。行之始而进,进之极则为退之机,如三月之甲木是也;行之盛而退,退之极则为进之机,如九月之甲木是也。学者宜抑扬其浅深,斯可以言命也。
【任氏曰】:
进退之机,不可不知也。非长生为旺,死绝为衰,必当审明理气之进退,庶得衰旺之真机矣。凡五行旺相休囚,按四季而定之。将来者进,是谓相;进而当令,是谓旺;功成者退,是谓休;退而无气,是谓囚。须辨其旺相休囚,以知其进退之机。为日主,为喜神,宜旺相,不宜休囚;为凶煞,为忌神,宜休囚,不宜旺相。然相妙于旺,旺则极盛之物,其退反速,相则方长之气,其进无涯也。休甚乎囚,囚则既极之势,必将渐生;休则方退之气,未能遽复也。此理气进退之正论也,爰举两造为例。
丁亥 庚戌 甲辰 壬申
己酉 戊申 丁未 丙午 乙巳 甲辰 癸卯 壬寅
甲木休囚已极,庚金禄旺克之,一点丁火,难以相对,加之两财生杀,似乎杀重身轻,不知九月甲木进气,壬水贴身相生,不伤丁火。丁火虽弱,通根身库,戌乃燥土,火之本根,辰乃湿土,木之余气。天干一生一制,地支又遇长生,四柱生化有情,五行不争不妒。至丁运科甲连登,用火敌杀明矣。虽久任京官,而宦资丰存,皆一路南方运也。
乙亥 庚辰 甲戌 壬申
己卯 戊寅 丁丑 丙子 乙亥 甲戌 癸酉 壬申
此与前大同小异。以俗论之,“甲以乙妹妻庚,凶为吉兆”,含合忘冲,较之前造更佳,何彼则翰苑,此则寒袷?不知乙庚合而化金,反助其暴。彼则甲辰,辰乃湿土,能生木,此则甲戌,戌燥土不能生木;彼则申辰拱化,此则申戌生杀;彼则甲木进气,而庚金退,此则庚金进气,而甲木退。推此两造,天渊之隔,进退之机,不可不知也。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周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晋书
- 清史稿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陈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北溪字义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道家
- 抱朴子
- 太玄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