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上篇·生时
生时乃归宿之地,譬之墓也,人元为用事之神,墓之定方也,不可以不辨。
【原注】子时生人,前三刻,三分壬水用事;后四刻,七分癸水用事。评其与寅月生人,戊土用事何如,丙火用事何如,甲木用事何如,局所用之神,与壬水用事者何如,癸水用事者何如,穷其浅深如坟墓之定方道,斯可以断人之祸福。至同年同月同日而百人各一应者,当究其时之先后,又论山川之异,世德之殊,十有九验,其有一验者,不过此则有官,彼则子多,此则多财,彼则妻美,为人异耳。夫山川之异不惟东西南北,迥乎不同者,宜辨之,即一邑一家,而风声气习,不能一律也。世德之殊,不惟富贵贫贱,绝乎不侔得者宜辨之,即同门共户,而善恶邪正,不能尽齐也。学者察此,可以知其与替矣。
【任氏曰】:
子时前三刻三分壬水用事者,乃亥中余气,即所谓夜子时也,如大雪十日前壬水用事之谓也。余时亦有前后用事,须从司令一例而推。如生时用事,与月令人元用事相附,是日主之所喜者,加倍兴隆;是日主之所忌者,必增凶祸。生时之美恶,譬坟墓之穴道;人地之用事,如坟墓之朝向。不可以不辨。谓穴吉向凶,必减其吉;穴凶向吉,必减其凶。如丙日亥时,亥中壬水,乃丙之煞,得甲木用事,谓穴凶向吉;辛日未时,未中已土,乃辛金之印,得丁火用事,谓穴吉向凶。理虽如此,然时之不的当者,十有四五;夫时沿有不的,又何能辨其生克乎?如果时的,纵不究其人元,亦可断其规模矣。譬如天然之龙,天然之穴,必須天然之向;天然之向,必有天然之水,只要时支不错,则吉凶自验。然人元用事,到底不比提纲司令之为重也;至于山川之异,世德之殊,因之发福有厚薄,见祸有重轻,而况人品端邪,亦可转移祸福,此又非命之所得而拘者矣。宜消息之。
- 推荐作品:
- 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孟子
- 谷梁传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清史稿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华阳国志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孽海花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