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回 立齐王重贵为帝
立齐王重贵为帝
是日,晋王卒于正殿,冯道、景延广二人辅政,即立齐王重贵为帝,改元开运。太子重睿,养在宫中,自立新君后,谥晋王为高祖皇帝,尊张氏为皇太后,葬高祖于显陵。此时,刘知远出镇晋阳。
却说晋高祖初即大位,乃契丹所立,事之甚谨。至少主即位,景延广与众商议云:“今高祖晏驾,告哀契丹,不复称臣。”众皆然之。契丹王闻此大怒。未及数月,延广又囚番使,未几得脱,归报契丹王言:“先帝是北朝所立,故称臣奉表,今新君乃中国所立,与我国无预,只宜为邻,称好足矣!如若发怒,准备厮战,更有十万横磨刀剑以待。桑维翰屡谏,逊辞以谢我国,每为景廷广所阻。”契丹王闻此言,即点三军渡河入寇。契丹王曰:“所虑者,刘知远现屯兵镇守太原,恐出兵断吾之后。”于是,别遣御弟伟王为元帅,李得、樊彪为先锋,领兵五万,先攻太原,自领大将赵延寿、杨光远统兵十五万,望长安进发。
却说伟王人马到太原下营,刘知远听知,郭威进说:“此必契丹主兴兵入朝,恐我军截其后,故先来攻太原,末将见阵一遭!”郭威披挂上马,出营与樊彪交战,不数合被郭威用矛刺死,杀军大半。败卒回营报伟王:“樊彪被郭威刺死!”伟王大惊,李得叩头道:“小将愿往擒贼!”随出马阵前搦战。
知远听得,令史弘肇见阵,郭威引一支兵,从西路去抄出辽帅总营放火。李得与史弘肇交马一合,被弘肇一刀劈落马下,辽兵大败,奔归回营。只见营内放火,伟王匹马逃生,郭威领兵从营后杀出,伟王慌张,被郭威一矛刺死,辽兵杀了大半,郭威与史弘肇收兵,回见知远并差人打听契丹消息。
却说契丹主兵正行,报伟王军马尽被知远部下杀了。契丹主大惊曰:“知远必乘胜而出,使吾无葬身之地!”赵延寿告道:“我主不必忧愁,可再差耿雍,屯在柳河川守把,以防太原兵出。”契丹主听说,差耿雍屯在柳河川守把去了,自领兵到贝州围了城池。守具州吴峦引兵出城,与杨光远比手三合,吴峦力怯走回,被杨光远赶上,乘势杀入城中。吴峦自料难以脱身,投井而亡。契丹主入城投扎。次日,人马到济阳下营。
却说幼主即位以来,不理国政,与景延广日夕在后苑饮酒取乐。一日,正饮间,报契丹主引兵入寇,破了具州,不日到长安了!”幼主大惊,景延广奏口:“我主无妨,只遣大将杜威,部兵前去迎敌。”杜威受命,同副将二员李谷、张英,领十万兵到济阳安营。李谷献计曰:“令众军砍伐树木,置水中作桥以渡,我引一支兵,抄出他营,放火为号,可成大功。”
杜威不听李谷计,领兵出营索战。赵延朗一马当先,与晋副将张英交锋,赵延寿舞刀相助,李谷也举枪夹斗。正战之间,忽一阵大风,把晋军旗号吹倒,众军不能开眼,延寿乘风势杀来。
李谷马失前蹄,被延朗捉了。延寿一鞭打死张英,杜威自缚纳降,收拾军中去了。
契丹主饶了李谷不杀,传令大军,直杀到长安,离三十里下营。报幼主:“杜威降虏,我师大败,全军皆没!”幼主唬得魂不附体。右丞相李崧奏曰:“契丹主所恨者景延广,把景延广斩首级献契丹主,再求称臣,以保社稷。”幼主不从,回宫自寻个尽处,放起一把火,烧着翠云楼,幼主望火中一跳,却得一人救起。不知性命若何,且听下回分解。
卓吾子评:
晋主自阳城之捷,谓天下无虞,骄侈益甚,冯玉乘势弄权,朝政益坏。契丹大举入寇,晋主在苑中调莺,辞不出执政。桑维翰已知晋氏不血食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明史
- 晋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金史
- 梁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园冶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