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郑畋大战朱全忠
郑畋大战朱全忠
畋见朱温,遂大骂:“反贼早早回兵,休来寻死!”温怒持枪来迎,两马相交,斗上一百余合,不分胜败,日已沉西,鸣金收军,两马并回。郑畋回至营中见帝,畋曰:“臣与朱温战上一百余合,不分胜负,吾来日必定擒之。”帝曰:“且自将息,来日再议。”却说朱温回至寨内,恨气未消,带酒而言:“明日定擒僖宗,以献吾主。”言未绝,只见屏后转出一佳人,近前声言不可。温视之,乃玉蛮英也。温曰:“汝有何言。”
銮英曰:“僖宗乃妾之兄也,天下已被汝众夺去,何故定要擒之?”温曰:“汝乃女流之辈,有何识见?僖宗,草创昏君,大齐,真命之主,无德让有德,自古皆然,斩草若不除根,恐后复发矣。”銮英曰:“君言谬矣,唐之天下,子孙相承一十七世,反言草创,黄巢只一匹夫,起于强寇,称为真主,此何理也?岂不闻古人有云:‘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汝若改邪归正,弃贼扶唐,实为良久之计,将军请熟思之。”温听言沉吟半晌,欣然悟曰:“汝言是也,吾意已决!”遂吩咐手下,收拾旗帜,准备降唐。
却说次日,郑畋复来搦战,只见温素体戎装,身无寸铁,手执降旗,大叫:“唐将休得放箭,吾来降唐。”畋曰:“既然如此,吾当带汝见驾。”畋以此事来奏帝曰:“斯人终是为盗,岂容纳之。”田令孜曰:“目今用人之际,既有降兵,不可不纳。”帝即从之,遂宣召至阙下,拜叩已毕。帝见温形容古怪,实有惊恐之意。问:“汝是何人?”温曰:“臣是黄巢部将,姓朱名温,奉巢命来追圣驾,实该万死,臣今不敢有违天命,特来愿充前部,同破巢贼。”帝曰:“诚如是,社稷生灵之福也!”温奏曰:“臣启陛下,近日臣因扫宫,见御妹玉蛮英,将身赴井,实臣救之,现在营中,请陛下圣鉴。”帝闻奏愕然,半晌无言,自觉满面羞惭。田令孜曰:“此人有大功,合配御妹为妻,陛下迟疑乎?”帝欣然从之,随封温为汴梁节度使,更赐玉带一条。时帝嫌温容貌丑陋,名字又恶,因赐名全忠,令以温字改之。温心暗喜,已知字意乃人王中心四字,顿首谢恩而出。温领人马上汴梁去讫。
却说郑畋保驾进西祁州,帝即日升殿,改元中和元年,群臣朝贺已毕,帝仰面大哭。畋跪曰:“今日入城登殿,且一路平安,乃喜事耳,大哭何也?”帝曰:“朕哭高祖耳!”畋曰:“高祖崩已久矣,陛下此哭何意?”帝曰:“朕想高祖、太宗,东荡西除,南征北伐,苦争血战,混成一统天下,传流一十七世,今被巢贼所侵,社稷危在旦夕,朕有何颜见高祖于地下乎?”言罢又哭。畋曰:“失天下,乃天运循环使之然也!近日西祁州街市童谣云:庚子年来日月枯,唐朝天下有如无,山中果木重重结,巢臼鸦飞犯帝都,世上逆流三尺血,蜀中两见驻鸾舆,若要太平无士马,除是阴山碧眼鹕。
逸狂诗云:
畋论童谣慰帝情,应知劫数报分明。
敬天法祖加修省,异日还堪致太平。
以此论之,正应天运有变,‘庚子年来日月枯’,陛下立乾符元年,至乾符二年是庚子,我主又改为广明元年,明乃‘日月’也,今岁失天下,岂不是‘枯’矣。‘唐朝天下有如无’,即今黄巢在位,未知中兴如何,岂不是‘有如无’也。
‘山中果木重重结’,果字头有三丝,乃为‘巢’字,岂不是‘重重结’也。‘巢臼鸦飞犯帝都’,今黄巢入长安,夺帝位岂不是‘犯帝都’也。‘世上逆流三尺血’,自黄巢作乱,顺者存,逆者亡,纵兵屠杀,流血成川,岂不是‘三尺血’也。
‘蜀中两见驻鸾舆’,昔安禄山作叛,明皇蜀中避难,今日巢兵逼,陛下亦在蜀中避难,岂不是‘蜀中两见驻鸾舆也’。末此二句,‘若要太平无士马,除是阴山碧眼鹕。’‘碧眼鹕’即李鸦儿也。”帝曰:“鸦儿是何等人?”畋曰:“此人王侯之子,帝室之胄,陛下缘何不识?”帝曰:“朕实不识,卿试言之。”畋曰:“此人父名国昌,在朝廷有大功,得赐姓李,生子克用,善能骑射,骁勇无敌,官封为兵马使。尝因受诏监筵,只因国舅段文初闹席,与克用两下拒言,克用大怒,一拳打落文初二齿,文初欲奏朝廷,克用性如烈火,即取出铜锤,将段文初打死。朝廷闻知,欲杀克用,赖众臣力救,得贬于直北沙陀歇马。克用一到彼处,训练军士,招集番兵四十余万,有五百家骁勇兵将、十二太保,皆无敌之士。此人生得左眼大,右眼小,黄睛绿珠,人皆称为独眼龙,自号碧眼鹕,每出阵有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个铁甲军,皆穿皂衣,号为鸦兵。今黄巢乃鸟巢也,谣言:‘群鸦人巢,巢必破矣’,须得此一支军来救取,方可无危矣。”
帝大喜,便问群臣:“淮可为使,前往直北取回克用?”
阶下一人进曰:“臣虽不才。愿往直北,调取克用人马,剿除巢贼。”帝视之,乃吏部尚书程敬思也。帝曰:“卿去甚当,奈外夷与中国,语言不同,人物亦异,克用心怀忿惧,未必便来。”敬思曰:“臣幼颇通番语:且与克用有一面之交,陛下赦其死罪,封克用官职,臣往以言抚慰之,彼必引兵来恢复矣。”帝曰:“封他何职?”敬思曰:“陛下先肯擢以重任,使克用得展其威武,方好举兵行事。”帝曰:“朕即封克用为忻代石岚破巢兵马大元帅,雁门关都招讨。”遂赐金银十车,金牌五百面,空头宣五百道,龙衣一套,玉带一条,更遣八员健将,五百名官军,金宝敕书,即日便行。一面遣人调取二十八镇诸侯,都到河中府会兵取齐,待克用人马到来,协同破巢。
十八镇诸侯:
函国公袁容、晋国公王铎、荆州王元、
泾原程宗楚、秦州仇公遇、寰州童弘真、同台岳彦真、华州韩鉴、曹州曹顺、兖州周顺、郓州赫连铎、河中府王重荣、幽州马三铁、定州王景宗、汴梁朱全忠、徐州支样、景州周太初、平州王用之、寿州张仲仁、莱州马君武、陈州刘从吉、孟州朱合爽、朔州唐大弘、邠州朱文、鄜州杨思恭、青州王敬武、干州王守存、覃州邵升昌。
欲知二十八镇诸侯如何破巢,且看下回分解。
卓吾子评:
袅巢占了上林一枚,只怕李鸦儿飞来,不得长安耳。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唐传奇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十二楼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幽梦影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