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术智部·周武王
【原文】
原文
武王立重泉之戍,令曰:“民有百鼓之粟者不行。”民举所最粟以避重泉之戍,而国谷二十倍。
周武王下令征调百姓赴重泉戍守,同时又发布命令说:“凡百姓捐谷一百鼓(四石为一鼓)者,可以免于征调。”百姓为求免役,纷纷捐出家中所有积谷,一时国库的米粮暴增二十倍。
〔评〕假设戍名,欲人惮役而竟收粟,倘亦权宜之术,而或谓圣王不应为术以愚民,固矣!至若《韩非子》谓,汤放桀欲自立,而恐人议其贪也,让于务光,又虞其受,使人谓光曰:“汤弑其君,而欲以恶名予子。”光因自投于河;文王资费仲而游于纣之旁,令之间纣以乱其心,此则孟氏所谓“好事者为之”。非其例也。
(评译)武王借征调百姓戍守远地为名,利用百姓恐惧离乡的心理,征收谷粟充实国库,假若这只是一时权宜的做法,而有人却为此批评圣贤的君王不应用权术来欺骗百姓,确实是这样。《韩非子》曾记载,商汤讨伐桀后想自立为帝,又怕世人讥评他是因称王的贪念才讨伐桀的,于是故意推举务光为王,但又怕务光真的接受,就派人对务光说:“汤弑杀他的君主,却想将弑君的罪名嫁祸给你。”务光听了,就吓得投河自尽;另外,文王也曾用重金贿赂费仲,要他日夜在纣王身边进谗言,迷惑纣王心智。我认为这是孟子所谓喜欢捏造假言生事的人。并不是真实的事例。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晋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周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松漠纪闻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商君书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山海经
- 西游记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五灯会元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