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传上·观
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初六童观,小人道也。窥观女贞,亦可丑也。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观国之光,尚宾也。观我生,观民也。观其生,志未平也。
《观卦》的卦象是坤(地)下巽(风)上,为风吹拂于地上而遍及万物之表象,象征瞻仰。先代君王仿效风吹拂于地而遍及万物的精神,视察四方,留心民风民俗,用教育来感化民众。 《观卦》的第一位(初六),“像幼稚的儿童一样观察景物”,这是浅薄的小人之道。“由门缝中偷观景物,对于妇女来说有利于坚持正道,固守贞操”,但对男子汉来说,这样的行为就丢丑了。“对照高尚的道德标准省察自己的言行,审时度势,小心谨慎地决定进退”,这样做是不失原则的。“瞻观一个国家的文治武功”,说明此国崇尚贤士。“对照高尚的道德标准,审察自己的言行,弄清自己的德行”,便可知万民的德行。“君子时刻瞻仰君主的德行和作为”,因为君子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天下未安,其志难平。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孟子
- 谷梁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三国志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谱录
- 茶经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老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亢仓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