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传下·既济
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曳其轮,义无咎也。七日得,以中道也。三年克之,惫也。终日戒,有所疑也。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既济卦》的卦象是离(火)下坎(水)上,为水在火上之表象,比喻用火煮食物,食物已熟,象征事情已经成功;君子应有远大的目光,在事情成功之后,就要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种种弊端,防患 于未然,采取预防措施。 “拉住车的轮子,不使它快进”,说明事情成功之后,必须谨慎从事,小心防备,才没有灾祸。“丢失妇人乘车上的遮帘,过不了七日就会物归原处”,说明此时正处于中位,坚守正道,不偏不倚,所以丢失了的东西可以失而复得。“经过三年的连续战斗才攻克了鬼方国”,说明战争非常激烈又持续了三年之久,已经筋疲力尽了,胜利是来之不易的。“整天保持戒备,以防止灾祸的发生”,说明此时心中有所疑虑,感到恐惧。“东边的邻国杀牛宰羊来举行盛大的祭礼”,还不如西边邻国能按时举行虔诚简单的时祭;西邻“实在地得到上天神灵降赐的福分”,说明此是正当其位,吉祥福分将不断隆临,非常幸运。“小狐狸渡河时弄湿了头,有危险”,这是警告在事情成功之后,要更加小心谨慎,不然怎能长久不败!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