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传上·讼
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食旧德,从上吉也。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讼元吉,以中正也。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讼卦》的卦象是坎(水)下乾(天)上,为天在水上之表象。天从东向西转动,江河百川之水从西向东流,天与水是逆向相背而行的,象征着人们由于意见不合而打官司。所以君子在做事前要深谋远虑,从开始就要消除可能引起争端的因素。 "不久陷于争端之中",说明与人争端决不可长久,决不可互不让步,相持不下;虽然"受到一些非难指责",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可以明辨事非。"打官司失利,迅速逃回来",因为自己处于下位,与上面有权有势的人打官司,必然要失败而且有灾祸降临,但逃走避开,灾祸就没有了。"安享着祖上遗留下来的家业",说明只要顺从上级,则可以获得吉祥的结果。"打官司失利后,回过头仔细反思,觉得"和为贵",还是息事宁人为好,于是改变了主意,撤回诉状,退出争端不打官司了,说明坚守正道,安分守己就没有什么损失了。"官司得到公正的判决,开始获得吉祥",表明此时居于正中地位,得到了大人物的公正的判处。因为打官司获胜而得到赏赐,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尊敬的。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礼记
- 仪礼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东观奏记
- 别史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管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五灯会元
- 知言
- 老子
- 列子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子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