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传上·咸
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咸其拇,志在外也。虽凶居吉,顺不害也。咸其股,亦不处也。志在随人,所执下也。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咸其脢,志末也。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咸卦》的卦象是艮(山)下兑(泽)上,为山上有泽之表象,即上方的水泽滋润下面的山体,下面的山体承托上方的水泽并吸收其水分的形象,因而象征感应;君子效法山水相连这一现象,以虚怀若谷的精神容纳感化他人。 “感应发生在脚的大拇趾上”,说明其感应志向是向外追求。虽然会发生凶险的事情,但是只要安居静处,便可以避灾远祸了。“感应发生在大腿上”,说明不能安居静处,自我克制,而是性情急躁,随心所欲地任意妄为;“盲目地跟随别人任意妄为”,是因为它所执意追求的过于低下卑劣了。“内心保持纯洁无邪的态度,就可以获得吉祥,没有后悔”,说明九四爻并没有因感应而遭受祸害;“心猿意马地与朋友交往”,朋友面必然窄,影响也小,不能遍及于天下人。“感应发生有脊背的肉上”,说明其只知独善其身,这样它的志向难免过于浅薄了。“感应发生在牙床、脸颊、舌头上”,说明其只是玩弄三寸不烂之舌而已。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正史
- 汉书
- 后汉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水浒传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前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