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卷上·经络脏腑·君火相火论
近世之论,心火谓之君火,肾火谓之相火,此说未安。盖心属火,而位居于上,又纯阳而为一身之主,名曰君火,无异议也。若肾中之火,则与心相远,乃水中之火也,与心火不类,名为相火,似属非宜。盖阴阳互藏其宅,心固有火,而肾中亦有火。心火为火中之火;肾火为水中之火,肾火守于下,心火守于上,而三焦火之道路,能引二火相交。心火动,而肾中之浮火亦随之。肾火动,而心中之浮火亦随之;亦有心火为动而肾火不动,其患独在心;亦有肾火动而心火不动,其害独在肾。故治火之法,必先审其何火,而后用药有定品。治心火,以苦寒;治肾火,以咸寒。若二脏之阴不足以配火,则又宜取二脏之阴药补之。若肾火飞越,又有回阳之法,反宜用温热,与治心火迥然不同。故五脏皆有火,而心肾二脏为易动,故治法宜详究也。若夫相火之说,则心胞之火参令人怔忡、面赤、烦躁、眩晕,此则在君火之旁,名为相火,似为确切。试以《内经》参之,自有真见也。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宋史
- 晋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幻中游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释家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总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