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卷下·治法·水病针法论
凡刺之法,不过补泻经络,祛邪纳气而已。其取穴甚少,惟水病风肤胀,必刺五十七穴。
又云:皮肤之血尽取之,何也?盖水旺必克脾土,脾土衰,则遍身皮肉皆肿,不特一经之中有水气矣。若仅刺一经,则一经所过之地,水自渐消,而他经之水不消,则四面会聚并一经,已泻之水亦仍满矣。故必周身肿满之处,皆刺而泻之,然后其水不复聚耳。此五十七穴者,皆脏之经络,水之所容也。此与大禹治洪水之法同。盖洪水泛溢,必有江淮河济,各引其所近之众流以入海必不能使天下之水只归一河以入海也。又,出水之后,更必调其饮食。经云:方饮无食,方食无饮,(欲使饮食异居,则水不从食,以至于脾客观存在湿之处也。)无食他食百三十五日,此症之难愈如此。余往时治此病,轻者多愈,重者必复肿。盖由五十七穴未能全刺,而病患亦不能守戒一百三十五日也。此等大症,少违法度,即无愈理,可不慎哉!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新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总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