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卷下·古今·医者误人无罪论
人命所关亦大矣。凡害人之命者,无不立有报应。乃今之为名医者,既无学问,又无师兼以心术不正,欺世盗名,害人无算,宜有天罚,以彰其罪。然往往寿考富浓,子孙繁昌,全无殃咎,我殆甚不解焉。以后日与病者相周旋,而后知人之误药而死,半由于天命,半由于病家,医者不过根据违顺命以成其死,并非造谋之人。故杀人之罪,医者不受也。何以言之?夫医之妨否,有一定之高下。而病家则于医之良者,彼偏不信;医之劣者,反信而不疑。
言补益者以为良医,言攻散者以为庸医;言温热者以为有益,言清凉者以为伤生。或旁人互生议论,或病患自改方药,而医者欲其术之行,势必曲从病家之意。病家深喜其如顺,偶然或愈,医者自矜其功;如其或死,医者不任其咎。病家亦自作主张,隐讳其非,不复咎及医人。故医者之曲从病家,乃邀攻避罪之良法也。既死之后,闻者亦相传,以为某人之病,因误服某人之药而死,宜以为戒矣。及至自己得病,亦复如此。更有平昔最佩服之良医,忽然自生疾病,反信平日所最鄙薄之庸医而伤其生者,是必有鬼神使之,此乃所谓命也。盖人生死有定数,若必待人之老而自死,则天下皆寿考之人而命无权,故必生疾病,使之不以寿而死。然疾病之轻重不齐,或其人善自保护,则六淫七情之所感甚轻。命本当死,而病浅不能令其死,则命又无权,于是天生此等之医,分布于天下。凡当死者,少得微疾,医者必能令其轻者重,重者死。而命之权于是独重,则医之杀人,乃隐然奉天之令,以行其罚,不但无罪,且有微功,故无报也。惟世又有立心诈欺,卖弄聪明,造捏假药,以欺吓人,而取其财者,此乃有心之恶,与前所论之人不同。其祸无不立至,我见亦多矣。愿天下之人细思之,真凿凿可征,非狂谈也。
- 推荐作品:
- 集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濒湖脉学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西游记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白牡丹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冰鉴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