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选举部·使臣
一介行李
《左传》:子员曰:“君有楚命,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
一乘之使
韩信破赵,欲移兵击燕,武涉说信曰:不如发一乘之使,奉咫尺之书以使燕,燕必从风而靡。
堂堂汉使
苏武使匈奴,匈奴胁武令拜,武不从。以刀临之,武曰:“堂堂汉使,安能屈膝于四夷哉!”
埋金还卤
唐杜暹使卤,以金遗暹,固辞。左右曰:“公使绝域,不可失戎心!”乃受焉,阴埋幕下。已出境,乃移文,俾取之,突厥大惊。
口伐可汗
唐突厥攻太原,郑元璹持节往劳。既至,虏以不信咎中国。璹随语折让无所屈。徐乃数其背约,突厥愧赧,引兵还。太宗赐书曰:“知卿口伐可汗,边火息燧。朕何惜金石赐于卿哉!”
斩楼兰
龟兹、楼兰二国常杀汉使,傅介子谓霍光曰:“楼兰、龟兹反复,不诛无所惩。”霍光使介子行。介子赍金币,以赐外国为名。楼兰王贪汉宝物,求见。介子与饮,陈物示之。王饮醉,介子使壮士刺杀之,谕以“王负汉罪”,遂将王首还诣阙。上嘉其功,封义阳侯。
少年状元
宋王拱辰,至和二年聘契丹,见其主于混同江设宴垂钓,每得鱼,必酌酒饮客,亲鼓琵琶侑觞,谓其相曰:“此南朝少年状元也。”
臣不生还
曹利用契丹议和,假崇仪副使奉书以行。真宗曰:“契丹如贪岁币,非国家细事,或求不厌,当以理绝之。”利用答曰:“虏若妄有所求,臣不敢生还。”
执节不屈
张骞以使通大夏,还为校尉,封博望侯。后为将军,使大夏,穷河源。杨子渊骞篇:“张骞、苏武之奉使也,执节没身,不屈王命,虽古之名使,其犹劣诸!”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金史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岭外代答
- 政书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神仙传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