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天文部·时令
律吕
六律属阳,十一月黄钟,正月太簇,三月姑洗,五月蕤宾,七月夷则,九月无射;六吕属阴,十二月大吕,二月夹钟,四月仲吕,六月林钟,八月南宫,十月应钟。
十干
甲曰阏逢,乙曰旃蒙,丙曰柔兆,丁曰缰圉,戊曰着雍,己曰屠维,庚曰上章,辛曰重光,壬曰玄黓,癸曰昭阳。
十二支
子曰困敦,丑曰赤奋,寅曰摄提,卯曰单阏,辰曰执徐,巳曰大荒落,午曰敦牂,未曰协洽,申曰涒滩,酉曰作噩,戌曰阉茂,亥曰大渊献。
十二少
子鼠无胆,丑牛无上齿,寅虎无颈,卯兔无唇,辰龙无耳,巳蛇无足,午马无下齿,未羊无瞳,申猴无脾,酉鸡无外肾,戌狗无胃,亥猪无筋。鼠前四爪、后五爪,虎五爪,龙五爪,马单蹄,猴五爪,狗五爪,故属阳。牛两爪,兔缺唇,蛇双舌,羊分蹄,四爪,鸡四爪,猪四爪,故属阴。
三春四陬月、如月、宿月。三夏曰余月、皋月、旦月。三秋曰相月、壮月、玄月。三冬曰阳月、辜月、涂月。
节水
正月解冻水,二月白苹水,三月桃花水,四月瓜蔓水,五月麦黄水,六月山矾水,七月豆花水,八月荻苗水,九月霜降水,十月复槽水,十一月走凌水,十二月凌水。
伏羲始立八节;周公始定二十四节,以合二十四气。
节气
立春正月节,雨水正月中;惊蛰二月节,春分二月中;清明三月节,谷雨三月中;立夏四月节,小满四月中;芒种五月节,夏至五月中;小暑六月节,大暑六月中;立秋七月节,处暑七月中;白露八月节,秋分八月中;寒露九月节,霜降九月中;立冬十月节,小雪十月中;大雪十一月节,冬至十一月中;小寒十二月节,大寒十二月中。
改岁
唐虞纪岁曰载,夏改载曰岁,商改岁曰祀,周改祀曰年,秦改年曰遂。
百六阳九
《历律志》: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一元之中有中元、下元。九度,阳厄五、阴厄四。初入元,百六岁有阳厄,故曰百六阳九。
甲子
尧元年至万历元年癸酉,三千九百六十二年,六十七甲子。
上元
洪武十七年甲子为中元,正统九年甲子为下元。洪治十七年甲子为上元。嘉靖四十三年甲子为中元。天启四年甲子为下元。
浃旬浃辰
十日则天干一周,故曰浃旬。十二月则地支一周,故曰浃辰。
三余
谓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魏董遇以三余读书。
五夜
五夜即五更,分甲乙丙丁戊也。故三更谓之丙夜。
月忌
俗以初五、十四、廿三为月忌,盖三日乃河图数之中宫五数也。五为君象,故庶民不敢用之。
闰月
冬至后余一日,则闰正月;余二日,则闰二月;余十二日,则闰十二月;若十三日,则不闰矣。
四离四绝
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前一日,谓之四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一日,谓之四绝。
大往亡
立春后六日,惊蛰后十三日,清明后二十日,立夏后七日,芒种后十五日,小暑后二十三日,立秋后八日,白露后十七日,寒露后二十三日,立冬后九日,大雪后十九日,小寒后二十六日,谓“往亡”。
百忌日
甲不开仓,乙不栽植,丙不修灶,丁不剃头,戊不受田,己不破券,庚不经络,辛不合酱,壬不决水,癸不词讼。子不问卜,丑不冠带,寅不祭祀,卯不穿井,辰不哭泣,巳不远行,午不苫盖,未不服药,申不安床,酉不会客,戌不吃狗,亥不嫁娶。
改火
燧人掌火。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五行分旺
东方乘震而司春,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日甲乙。甲乙属木,水旺于春,其色青,故春曰青帝。南方居离而司夏,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日丙丁。丙丁属火,火旺于夏,其色赤,故夏曰赤帝。西方当兑而司秋,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日庚辛。庚辛属金,金旺于秋,其色白,故秋曰白帝。北方乘坎而司冬,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日壬癸。壬癸属水,水旺于冬,其色黑,故冬曰黑帝。中央属土,黄帝乘权,其日为戊己。戊己属土,土旺于四时,其色黄。
天时长短
每年小满后,累日而进,积三十日为夏至,而一阴生,天时渐短。小寒后累日而进,积三十日为冬至,而一阳生,日晷初长。《周礼》注:冬至日在牵牛,景长一丈二尺,夏至日在东井,景长五寸。
玉烛
《尔雅》:“四时和谓之玉烛。”谓言道光照也。
月分三浣
上旬曰上浣,中旬曰中浣,下旬曰下浣。浣沐浴也。古制:朝臣十日一给假,一月三给,为浣沐之期。
朝三暮四
《庄子》:狙公养狙,曰:“与若茅栗也,朝三暮四。”众狙皆怒。又曰:“朝四暮三。”众狙皆喜。
寒岁燠年
东周懦弱,政失之舒,故衰周无寒岁。嬴氏凶残,政失之急,故暴秦无燠年。
当惜分阴
《晋书》:陶侃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凡人,当惜分阴,无使日月其除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红楼梦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