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影响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被明代的李日华改编成南曲《西厢记》,清代以后昆曲、京剧等各种地方戏都在演出,而且对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的回目《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词警芳心即直接关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历代文人对《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尤为青睐,现传明、清刻本不下百种,为古典剧作之冠。拉丁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日文等均有译本,,影响所及,遍布全球。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不仅在戏曲的舞台上大放光彩,还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1927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由侯曜执导,第一次出现在荧屏上;1940年,张石川导演、范烟桥编剧,由周璇主演了另一版本的《西厢记》;1961年,香港赵一山导演了一出越剧戏曲片《西厢记》;1965年,香港邵氏兄弟出品的电影《西厢记》,由岳枫导演,凌波、李菁、方盈等主演;1994年,马加奇导演了6集剧集版《西厢记》;2006年,苏舟导演了3集电视剧《西厢记》;,2013年,由路奇执导的30集电视剧《西厢记》上映,除了保持原著中以爱情为核心的主线之外,活泼娇俏的红娘在剧中也有了生死之恋。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
- 推荐作品:
- 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北史
- 辽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