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信息
陈志伟、韩建立的《〈西厢记〉版本述要》把《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版本分为三种:
1.校注本。今存最早的、完整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刊本是明弘治十一年金台岳家刻本《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奇妙注释西厢记》。弘治本后有影响有代表性的校注本有王骥德的《新校注古本西厢记》、凌檬初刻本《西厢记》及《五本解证》、毛奇龄的《论定西厢记》等。
2.题评本。能见到的最早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题评本是明万历八年徐士范刊《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万历二十年熊龙峰和万历间刘龙田亦有同名刻本。徐士范本之后,出现了众多的《西厢记》评本,明清许多文学家、剧作家和戏曲评论家,诸如王世贞、李蛰、徐渭、沈撮、汤显祖、陈继儒、王骥德、凌檬初、金圣叹、毛奇龄等都参加了《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评论,且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评本或刊本问世,有的还不止一种而是有多种评本面世。
3.插图本。今天所见全本插图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以弘治本为最早,此书每页皆有插图,上图下文,插图线条粗犷,且多有文字说明,是当时北京版画的代表作。
- 推荐作品:
- 集
- 尚书
- 论语
- 孟子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三十六计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抱朴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