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安国君剖符立嗣
安国君剖符立嗣
不韦带领心腹从者一二人,离赵前赴咸阳。此地沃野千里,天府之国,有八水三川,五关四塞,风景富丽,人物俊雅。当时六国,以秦中为天下第一。见今昭王在位,兵强国富,十分繁盛。
不韦到咸阳进城,寻一僻净店房安歇。随同从人上街市,密访华阳夫人亲属。有人说夫人无亲,止有姐姐皇姨,就在太子府对门住居,临街有闲房百余间,专住往来客商,以此人称为皇姨店。不韦就假以寻房为由,私托阍人传达皇姨丈,具黄金十两,色币一端,以为进见之礼。皇姨丈相见甚喜,便问不韦:“何处乡邑。”不韦曰:“某阳翟人也,姓吕名不韦,贾于赵地。与皇孙异人对居,时相往来,心迹相托。皇孙常仰望皇姨与华阳夫人乃同胞至亲,敬专不韦前来投见,敢求转达,拔救还国。外有黄金五十两,奉皇姨为茶果之资。万乞转达周济。”
姨丈听罢,急令侍婢请皇姨出来相见。不韦见皇姨,行礼毕,将情诉说一遍,就将黄金献上。皇姨大喜曰:“礼物虽出于皇孙,其实有劳于足下。且问皇孙在赵,起居何如?足下想知其详。”不韦曰:“某与皇孙公馆对居,终日相会,交情甚厚,凡事尽心吐露。且皇孙贤明仁孝,仪容非常,结诸侯宾客,天下仰其风采。常曰:‘我以国君夫人为天,日夜思想,不得归省。愿子将我书礼,投献于国君夫人上寿,就如见我国君夫人之面一般’。仰望皇姨转达,今皇孙在赵,度日如年,某不远千里而来,望皇姨救援。倘皇孙得地之日,决不忘大德矣。”皇姨曰:“汝且在我店中安歇,明日引汝见夫人,再从长计议。”不韦乘便,又告皇姨曰:“吾闻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今华阳夫人事太子,虽爱而无子。不以此时早自结于诸子中贤孝者,举以为嫡,恐太子他日立为王,定将嫡子立为太子,自相标榜。夫人之门,必生蓬蒿,那时人老花残,虽欲进言,而太子终不听也。况今皇孙异人贤明仁孝,仰慕夫人日切,夫人能当宠爱优沃之时,正言听计从之日,肯荐举一言,立异人为嫡,使异人无国而为有国,夫人无子而为有子,世享秦禄,而皇姨亦得常保富贵。此所谓一言以为万世之利也。”皇姨曰:“足下之言甚善,我就将此言转达夫人,救拔异人还国。”
次日,皇姨早起,引不韦入宫见华阳夫人。皇姨先入内见夫人,各叙礼毕。皇姨曰:“今有皇孙异人,一向在赵为质,昼夜思想夫人。今差心腹吕不韦具书礼来,与国君夫人上寿,今见在宫门外伺候,未敢速进。”夫人曰:“既是皇孙差来的人,有书礼,着他进来。”不韦闻命,即整衣鞠躬进宫。礼毕,将书物呈上。夫人开看礼物,乃是明珠四颗,玉钗二只,甚喜。来书且不开封,待国君出猎回时开看。夫人曰:“汝且回店,候国君归来,令人请你相见。”不韦辞回不题。
却说皇姨与夫人闲坐间,将不韦前言,从头细说一遍。夫人闻言,悲切感动,不觉泪下,谓皇姨曰:“不韦之言,极是有理,使我日夜戚忧也。但诸皇孙俱有生母,且喜异人无母,今又如此贤明仁孝,正当册立为嫡,待国君回时,当从长计议,想无违阻。”
正话间,宫人报曰:“国君回宫。”夫人急整衣迎接。同皇姨进礼毕,就将异人哀情,并书礼献上。国君看礼物毕,拆其书曰:
不肖男异人沐浴顿首百拜,君父安国君,母华阳夫人千秋殿下:男以监军伐赵,师败被虏,敌国为仇,自分必死。幸赖使臣牛西驰书仗义,雄辩剖分,不辱君命,赵国畏服,拘男为质,用阻大兵。赵遂以为得计,而男岂能存活耶?日夜思归,彷徨万状。仰念父母,徒形梦寐耳!跬步不忘,一饭三叹。即今心托吕鸿,珠玉上献。悠悠此心,如临膝下。诸凡委曲,吕能悉陈。万乞俯念孤孽,早赐救援,如得生还,昊天罔极。冒干慈威,无任激切惓惓之至。
国君与夫人看罢书,涕泪如雨。夫人就乘国君想念情切,因而进言曰:“异人于诸于中甚贤,凡往来使客,多称誉之。况妾幸充后宫,极蒙眷爱,不幸宠深而无子,孑然一身,形影相吊,虽极目前之欢,恐难永终其好。今闻异人之贤,欲立以为嫡,翕合皇图,实在此举。不识国君许之乎?”夫人于是俯伏在地,颦眉蹙眼,硬咽不起。国君以手扶之曰:“夫人且省烦恼,容吾图之。但恐异人拘质在赵,必不易返,须当奏知父王,共与谋士计议,方有长策。”夫人曰:“今有捎书人吕不韦在皇姨店中,闻他足智多谋,必有救异人之策。若召来一问,便有奇计。”国君曰:“果此人有策,何不请来面议?”随即令人去请。
不一时,不韦跟从人进宫来见安国君。行礼毕,就将破家救异人的一节,从头告说一遍。安国君闻言,大喜曰:“诚如是言,想异人还国必矣。足下之功当铭之金石。他日奏过父王,富贵不轻也。”于是不韦又叮咛以立嫡为请。国君遂命匠刻玉符一道定盟,以异人为嫡,即与夫人收执。又与金五百两与不韦,作皇孙归国之费,仍请以下韦为传写手字合同为照。不韦曰:“殿下既能托臣以心膂。臣敢不肝脑涂地,以期皇孙回国。如有的信,更望殿下命一大将,率领精兵,沿途接应,以防追袭。”国君曰:“不知足下期在何日还国?庶好准备。”不韦曰:“此事恐难遥度,须缓缓图之。多则一年,少则半载,如有的信,先差人预告殿下,不劳多嘱也。”
不韦就拜辞回店,整办行李,辞了皇姨,同从人归赵。欲知后事,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孝经
- 孟子
- 谷梁传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邓析子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三命通会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艺舟双楫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何典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道家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