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提要
《悟真篇》为内丹之学,自汉魏伯阳揭其端,唐钟离权、吕洞宾等发扬于后。唐宋以降流衍日繁,蔚为大观。宋张伯端承钟、吕之学,仿效《周易参同契》,著为《悟真篇》,内丹之学遂大显于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之:是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 《悟真篇》与《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参同契》、《黄庭经》为古代中国早期四大内丹术专著。北宋张伯端撰。考该书以诗、词、曲等体裁阐述内丹理论。
《道藏》收录的《悟真篇》凡七种。书目如下:
一、《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八卷。象川无名子翁葆光注,集庆空玄子戴起宗疏。
二、《紫阳真人悟真篇三注》五卷。紫贤薛道光、子野陆墅、上阳子陈致虚注。
三、《紫阳真人悟真篇直指详说三乘秘要》一卷。无名子翁葆光。
四、《紫阳真人悟真篇拾遗》一卷。
五、《悟真篇注释》三卷。象川无名子翁葆光注。
六、《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七卷。云峰散人永嘉夏宗禹著。
七、《修真十书》卷二十六所收之《悟真篇》五卷,叶士表、袁公辅、象川翁、无名子注。
合上七种以观,可见《悟真篇》风行于宋元。当时的注解必不止此,今则分合而成此七种,流传于明初而收入《道藏》。自北宋以来,《悟真篇》历受学者推重。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左传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清史稿
- 宋书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杂史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