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延伸
道教内丹修炼是道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深受研究者的注意。北宋道士张伯端在熙宁八年所作的《悟真篇》是汉代魏伯阳《参同契》以后的又一本重要的丹经著作,可以说同为丹经之祖,是道教内丹丹法的主要经典之一,其丹经地位与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相仿。全书由诗词歌曲等体裁写成,包括七言四韵16首,绝句64首,五言1首,续添西江月12首。
16首七言律诗为总论,指出修炼内丹才是得道成仙的唯一途径,各种旁门小术难以得道成仙。并且指出了内丹修炼需要注意的一些地方。
64首绝句详细讲述了内丹修炼的过程和方法,指明了需先立鼎器、再炼药物,后明火候。
1首五言说明功法的全过程。12首西江月多重复前面诗词的论述。
卷末还附有《歌颂诗曲杂言》32首,认为通过修养,可以达到虚寂无为,返本还原,与道体合一之境界。
张伯端承认仅讲养命固形之术是不够的,还必须谋究本源真觉之性,这才是达本明性之道。他还把学道境界分为三个层次: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本原真觉之性即真如觉性,这是佛教《大乘起信论》和禅宗所阐扬的心性本觉思想。张氏把佛教禅宗心性论的要旨奉为圭臬,置于比道教理论更高的层次,这不仅是公开提倡道佛合流,道禅合流,而且是视佛高于道,禅在道之上。张伯端还进一步提出先修命,,后修性,先命后性的修道步骤和方法,影响相当久远。
吕洞宾参黄龙张伯瑞参佛经的故事以及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作为吕洞宾名言而在道教界广为传播,如《道缘汇录》、《吕祖全书》、《西游真诠》等明清道教典籍均载有此事。悟真篇序与杂词则被载入《道藏》。可见其故事的影响力广泛,受到当时宗教界的承认。
- 推荐作品:
- 子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六韬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肘后备急方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