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回 世绩智取柏壁关
世绩智取柏壁关
却说敬德终日与唐兵交战,不得休息,到晚来见金刚,金刚喝令左右捉下。敬德叫无罪,金刚大怒,曰:“我二日知汝反意,何敢欺我?”敬德曰:“有何反意可验?”金刚曰:“汝每出阵,必活擒将士,未尝空回。今这两日诈言与叔宝交战,又不见输赢,绝无动静。想汝外通内连,若不斩汝,必为后患。”喝刀斧手,推出辕门外速斩之。众将告曰:“敬德常时未逢敌手,今日对着叔宝,实为万人之敌,因此难以取胜,非敬德卖弄军事。况是刘王亲信心腹将士,若斩此人,恐刘王面上不好看。千金易得,一将难求,望元帅留以为用。”众皆再三哀告,才方得免。
却说金刚性悍,终日饮酒而不至醉,因忌敬德,当晚乃诈醉,向藤床就寝,独令敬德守护,立于帐外。已及二更左侧,不得将令,犹自侍立,不敢退回。原来敬德因与叔宝交战,一日一夜,不得休息,身疲力乏,心怀怨恨,暗思:“金刚,汝为元帅,吾为先锋,较汝只差一级,何待人太薄,视吾如草芥耶?誓杀此贼,以彰吾志。”正在暗暗叫苦未了,忽听金刚辗转恻然有声,敬德慌急趋前侍立。金刚尚在朦胧,不敢惊动。
又立一个时辰,金刚觉来,开目视之,见敬德端然不动,金刚厉声喝曰:“更深夜静,敬德回帐,汝明日出战,若无擒获赎功,必斩汝首。”敬德唯唯而退。
次日,敬德饱食,环带已了,出营布阵,提鞭纵马立于阵前,高叫:“唐将速出!”当日秦王在门旗下,与程知节言尉迟敬德可比昔日吕布之勇。言未绝,知节拍马挺月斧而出,与敬德战上十合。知节奋威挺月斧便斫,敬德闪过,一鞭望知节打下,正中背脊,负痛勒马而走。敬德随后急追,正撞着叔宝,提枪纵马横冲阵前来战。敬德二人正在酣战之次,只听得柏壁城上锣声大振,敬德慌领兵回关内,问元帅曰:“小人与叔宝交战,正待成功,擒获此贼,城上何故鸣金?”金刚曰:“军人报说,李世绩领兵从小路抄出太原去了,恐刘王有失,丧其根本,欲去保驾,特报汝知。”敬德曰:“若不收军,已被吾擒此人耳。”金刚曰:“此人果实骁勇,当缓缓图之。吾令寻相与完颜百达二人守关,汝为先锋,须要领兵出外拒住唐兵,截其后援,可保无事。”金刚吩咐已了,遂带领三千人马直上太原保驾去了。
却说敬德领命,与寻相、完颜百达三将每日操练人马,守柏壁关。正在商议军事,忽驰马来报:金刚元帅离关行了数日,半路被唐兵抄出,杀败数阵,遣卒驰报关上,令敬德火速救援;倘来得迟,元帅独自支持不住,恐有误事。众将听言大惊,寻相曰:“此关实咽喉之地,其计亦重,敬德未可以行。”敬德曰:“若元帅有失,必加罪我等,安得而不救之?”完颜百达曰:“敬德若去,须有吾二人在此。吾北之士马亦是雄健,以一当十,足能保守柏壁无事。请敬德速行,去救元帅之急也。”
于是,敬德即领一支人马,各提弓带箭,跨刀上马,辞别二将,离了柏壁关,急取大路前进。行了一程之地,只见守关数个小军,杀得血淋淋飞奔而来,互相叫曰:“吾等皆被杀害,唐将已夺了柏壁关也。”敬德慌问其故,军人答曰:“此皆世绩定计,先遣郭孝恪往西突厥借兵,令挞里忽领人马扮作北兵完颜百达前来守关,今被挞里忽追杀刘兵,夺了柏壁关,上竖唐旗号,寻相单马逃命。”
言尚未绝,忽见前面关上程知节引兵来与敬德交战、不上三合,知节大败而走,敬德追之。知节走了数里,引敬德转入桃林谷内,倏然不见了知节。敬德恐有埋伏之兵,勒住马四下观望,绝无动静。策马又赶,见前面树木茂盛,心中猛省:若有兵断谷口,如之奈何。急勒马不追,回至谷口,忽所得金鼓齐鸣,枪刀簇簇,后军呐喊。见谷口前面摆列八员大将,马军步军漫山遍野,分为八队,布列阵势,铁壁相似。远望敬德一处军马,绣旗招飐,先来冲阵。段志贤部将冯荣出马挺枪去迎敬德,交马手起一鞭,砍冯荣于马下。八队将士一齐呐喊,只有叔宝一军不动。前面程知节、马三保、田留安三般军器来到。
背后的是向善志、武士虐、李君实、陶武钦俱迎敬德。敬德睁目大叫,声如巨雷,挺鞭力战数将,杀透重围。马前马后,步军齐搠敬德。敬德在马上按下钢鞭,按青虹剑乱砍步军,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染满袍甲。敬德指东击西,冲南杀北,战着此七将,如同无物。傍边转出秦琼,飞马大叫:“臊狗奴休走!叔宝在此!”敬德见了,弃了七将,便战叔宝。叔宝抖擞神威,酣战敬德。七将一齐助威,叔宝性起,大喊一声。七将见叔宝战住敬德,都结住阵势,立马看两员战将战到一百合,不分胜负。
却说秦王在高坡上,见敬德所到之处,威不可当,叹羡不已,速传令飞报八将:“如敬德到处,休要挡他,可放开一路,令其自出。”因此敬德得脱唐阵,望前纵马而走。不上一程之地,忽有小卒来报:“前面一派旌旗闪闪,战鼓咚咚,听闻喊杀之声,未审何兵对敌。”敬德听言大惊,自于马上踌躇,暗想:“目今前路敌兵已阻,后面柏壁已失,进无所投,退无所守,欲奔太原,又恐金刚见罪,事实狼狈,似此奈何?正犹羝羊触藩,进退两难。”敬德此时虽然硬烈铁石心肠,到此颠沛之际,不觉潸然泪下。
沉吟良久,心中猛省,喟然又长叹曰:“昔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二人后世不失其显名。今吾虽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为人臣子,不能尽忠报国,临大节而便夺其志,何颜以立于世乎?吾当径往探其虚实。”遂策马前行。又行二十里,转过坡来,只见血流满地,尸积如山,七横八纵。有人大叫:“敬德救我!”敬德近前视之,乃是宋金刚,浑如一个血人,倒在死人堆里。敬德急问曰:“元帅何故如此?”金刚曰:“吾自离关,与汝相别,实心欲至太原保驾。不想唐人用计,伏兵于此,吾领数千人马尽被杀死大半,余军逃散殆尽。吾单马走过山坡,被一将刺背一枪,跌下马来,马被夺去,挣扎不得。唐人只说吾已死了,方且撤兵回去。”敬德遂脱坐下马,扶上金刚,令跟随军人尽脱衣甲,好生服侍,先去报知。敬德引军后随,直投太原来见武周。且看武周如何发落?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谷梁传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清史稿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吴船录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子不语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