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流传
《水经注》完成于1400多年以前,当时雕板印刷尚未出现,一切书籍的流传都是通过传抄来实现的,《水经注》也不例外。
钞本及流传
《水经注》写成以后不久,郦道元就遇害,当时这部著作有几种钞本,已不得而知。隋统一全国,整理国家藏书,《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水经注》一书的钞本,卷数为四十,是完整无缺的本子,这也是目前所知《水经注》最早的钞本。
唐朝取代隋朝后,《水经注》成为唐朝的国家藏书,《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经籍志》均著录为40卷。唐后经五代至北宋初,《水经注》的钞本仍为足本,被作为历朝的国家藏书代代相传。
北宋景祐年间,崇文院整理藏书,编制《崇文总目》,《水经注》被著录为35卷。从这个时候开始,北宋以前的一些类书和地理书所引《水经注》中的泾水、滹沱水、洛水等卷篇就不见了。
事实上,《水经注》的钞本,并不为历代朝廷所独有,民间也有流传。是否为隋之后,从朝流落民间,我们并不知道;是足本还是残本,也不能确定。可以确定的是,在唐朝后期,《水经注》已为一般知识分子所见,唐代诗人陆龟蒙有诗山经水疏不离身,说明《水经注》已有民间的钞本;到了北宋,此书在民间的流传只会更为广泛,,苏东坡《石钟山记》有文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就引了一整段《水经注》的文字。然而,这些钞本,早已不见影踪。从宋代钞本中钞出的本子,也绝无所闻。元代也没有钞本流传。
到了明代纂修《永乐大典》,《水经注》被钞录在内,这个钞本一直流传了下来,我们称它为永乐大典本。这是我们所知的现存的最早的《水经注》的钞本。除了永乐大典本,明代还有一些郦学家的私人钞本。比较著名的有柳大中的影宋校本和赵琦美的三校本等,后来也都已失传。现存的明钞本有两部,一部是稽瑞楼藏本,从宋元写刊本中钞出,有清人何焯、顾广圻等校跋,,现存北京图书馆;一部是海盐朱希祖旧藏,也是从宋本钞出,有王国维、章炳麟等校跋。另,天津人民图书馆也藏有一部明钞残本,称为练湖书院钞本,仅存卷21-24
清代最著名的《水经注》钞本为天津人民图书馆所藏的小山堂五校钞本。这是一部完整无缺的清钞本,卷首有戊午夏杪篁病翁五校毕漫志于首的题字,可知是乾隆三年年全祖望33岁时的作品。正文以外,批注甚多,要旨与赵一清《水经注释》合,可知是赵一清手笔。这部钞本熔二人业绩于一炉,是郦学界的宝贵遗产。
刻本及流传
《水经注》一书的刊印,出现在北宋中后期。根据已知的信息,《水经注》的第一种刊本是成都府学宫刊本,刊印年代不得而知,而且早已亡佚。第二种刊本刊于北宋元祐二年,也已亡佚。另,现北京图书馆藏有一部残缺不全的南宋刊本,内容不足全书的三分之一,这是现存的唯一一部宋版《水经注》。
明朝以后,雕板印刷术有了很大发展,刊本很多。流传至今的明代刊本有嘉靖十三年的黄省曾刊本,还有万历十三年年吴琯以元祐二年本为底本的刻本。最著名的刊本是万历四十三年朱谋玮校勘的《水经注笺》,这是《水经注》刊本史上的名本。
在《水经注笺》的基础上,清初的许多郦学家,进一步认真校勘,出现了不少优秀刊本。特别是在乾隆年间郦学研究进入全盛期后,先后刊印了两种超越前代的佳本:其一是赵一清所校勘正,于乾隆十九年刊印的《水经注释》。依清代著名学者王先谦的评价,此书为赵一清数年考订苦心的杰作。《水经注释》刊行以后,,接着刊行的就是武英殿聚珍本,即所谓的殿本。继殿本以后刊行的是全祖望的《七校本水经注》,他所依据的底本是一本被称作双韭山房校本的家传本。全氏一生,校此书共七次,《七校本水经注》在他死后的光绪十四年刊行,可惜这个本子在付印之前,被校勘失误,从而影响了这部刻本的声誉。
郦学史上,《水经注》的最后一种刻本,是王先谦的《合校本水经注》,刊行于光绪十八年。他以殿本为底本,把朱谋玮的《水经注笺》、赵一清的《水经注释》以及孙星衍等校本的成果收入在内,这是一种受人欢迎的佳本。
其它版本
清代后期,欧洲在18世纪末年出现的石版印刷术传入中国。石印书籍在这时大批出现,包括《水经注》在内。光绪二十年长沙宝华书局石印的巾箱本《合校水经注》,即是石印本。
铅印是至今流行的一种印刷技术,中国在30年代曾经出版过几种铅印本《水经注》:一种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部丛刊》本,由殿本排印而成;一种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四部备要》本,由合校本排印而成。这两种铅印本《水经注》,对此书的流行,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些普通原稿和钞本,制作成铅印本是容易的,但对于一些正文中夹带了珍贵批注的本子,却只有影印才行。1935年,商务印书馆采用影印的办法,出版了《永乐大典》本《水经注》,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影印本。《永乐大典》本《水经注》的问世,是中国郦学史上的一件大事。除了这部影印本外,建国以后,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另一部规模巨大的《水经注》影印本,,这就是杨守敬、熊会贞合撰的《水经注疏》。遗憾的是,他们的定稿本被人盗卖,至今下落不明,只有早年的钞本流传。中国科学院于1957年影印了他们的早期钞本,这是中国出版的第二部《水经注》影印本。1971年台北中华书局影印出版了他们早年的另一部钞本,这是中国的第三部《水经注》影印本。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左传
- 周礼
- 尔雅
- 谷梁传
- 大学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周书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载记
- 越绝书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别集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