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书动机
郦道元,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他在自己序文中写道:
首先,古代地理书籍,《山海经》过于芜杂,《禹贡》《周礼·职方》只具轮廓,《汉书·地理志》记述又不详备,而一些都、赋限于体裁不能畅所记述《水经》一书虽专述河流,具系统纲领,但未记水道以外地理情况。他在游历大好河山时所见所闻十分丰富,为了把这些丰富的地理知识传于后人,所以他选定《水经》一书为纲来描述全国地理情况。王先谦评价:郦道元注《水经》的目的在于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古。
其次,他认识到地理现象是在经常变化的,上古情况已很渺茫,其后部族迁徙、城市兴衰、河道变迁、名称交互更替等等都十分复杂,所以他决定以水道为纲,可以进而描述经常变化中的地理情况。而更重要的是,他当时身处政局分裂时代,他向往祖国统一,着眼于《禹贡》所描写过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版图广大的祖国,他利用属于全国的自然因素河流水系来作纲,可以把当时人为的政治疆界的限制打破了,从而充分体现他要实施祖国统一的决心。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诗经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蛮书
- 吴船录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河东记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中说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