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原书
成书过程
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十六国春秋》,当时北魏迁都洛阳,书籍率多分散,他只好求之公私,驱驰数岁,又约损烦文,补其不足。正始三年,《十六国春秋》初稿大部完成,但仍缺蜀录。崔鸿又花了十余年时间访求常璩所撰《蜀书》。正光三年,终于全书写毕。《十六国春秋》成书一百卷,十六国之名因《十六国春秋》一书而得名。但本书虽然完成,却又因故未敢刊印。直到北魏孝庄帝永安元年,其子崔子元将《十六国春秋》缮写一本,奏献朝廷,,藏于史馆。
散佚
北宋初编成的《太平御览》仍大量抄录《十六国春秋》。此书在北宋中期已经残缺不全,剩二十余卷,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曾引用,但已非全书,故如无《资治通鉴》,今人难以窥得五胡乱华全貌。《崇文总目》已不列其名。
辑本
明代屠乔孙、项琳之以《晋书·载记》《魏书》《北史》《册府元龟》《资治通鉴》以及《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补缀而成辑本一百卷,仍题崔鸿撰,并署屠乔孙、项琳之同订,史料丰富,然欠考证,被清人斥为伪书,是今日的流行本;另外《汉魏丛书》中保存有十六卷本,十六国各为一录,记各国主五十八人,与《晋书》大同小异。康熙时宋荦曾在京西慈仁寺购得《十六国春秋》残本,并作诗以为纪念。清代汤球辑有《十六国春秋辑补》一百卷,,所辑史料力求信而有征,并有考证工作,是研究十六国史的重要参考书。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谷梁传
- 大学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汉书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农家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牡丹亭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