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民杂
民杂处而各有所能,所能者不同,此民之情也。大君者,太上也,兼畜下者也。下之所能不同,而皆上之用也。是以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之,无能去取焉。是故不设一方以求于人,故所求者无不足也。大君不择其下,故足。不择其下,则易为下矣。易为下,则莫不容;莫不容,故多下。多下之谓太上。
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臣尽智力以善其事,而君无与焉,仰成而已。故事无不治,治之正道然也。人君自任,而务为善以先下,则是代下负任蒙劳也,臣反逸矣。故曰:君人者,好为善以先下,则下不敢与君争为善以先君矣,皆私其所知以自覆掩;有过,则臣反责君,逆乱之道也。
君之智,未必最贤于众也,以未最贤而欲以善尽被下,则不赡矣。若使君之智最贤,以一君而尽赡下,则劳;劳,则有倦;倦,则衰;衰,则复返于不赡之道也。
是以人君自任而躬事,则臣不事事,是君臣易位也,谓之倒逆,倒逆则乱矣。人君苟任臣而勿自躬,则臣皆事事矣。是君臣之顺,治乱之分,不可不察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正史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三十六计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洗冤集录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灵城精义
- 谱录
- 茶经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