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知忠
乱世之中,亡国之臣,非独无忠臣也:治国之中,显君之臣,非独能尽忠也。治国之人,忠不偏于其君;乱世之人,道不偏于其臣。然而治、乱之世,同世有忠、道之人,臣之欲忠者不绝世,而君未得宁其上。无遇比干、子胥之忠,而毁瘁主君于暗墨之中,遂染溺灭名而死。由是观之,忠未足以救乱世,而适足以重非。何以识其然也?曰:父有良子而舜放瞽叟,桀有忠臣而过盈天下。然则孝子不生慈父之家,而忠臣不生圣君之下。故明主之使其臣也,忠不得过职,而职不得过官。是以过修于身,而下不敢以善骄矜守职之吏;人务其治,而莫敢淫偷其事。官正以敬其业,和顺以事其上。如此,则至治已。亡国之君,非一人之罪也;治国之君,非一人之力也。将治、乱,在乎贤使任职,而不在于忠也。故智盈天下,泽及其君;忠盈天下,害及其国。故桀之所以亡,尧不能以为存,然而尧有不胜之善,而桀有运非之名,则得人与失人也。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治乱安危、存亡荣辱之施,非一人之力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北史
- 梁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史评
- 菜根谭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棋经十三篇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抱朴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