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海经·大荒北经
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爰有??久、文贝、离俞、鸾鸟、皇鸟、大物、小物。有青鸟、琅鸟、玄鸟、黄鸟、虎、豹、熊、罴、黄蛇、视肉、?瑰、瑶碧,皆出卫于山。丘方员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竹南有赤泽水,名曰封渊。有三桑无枝。丘西有沈渊,颛顼所浴。
东北海的外面,最荒远之地中,黄河岸边,有一座附禺山,帝颛顼和他的九位嫔妃葬在这里。这里有鸲鹠、有花纹的贝、离朱、鸾鸟、凰及各种殉葬的大小物件。这座山中还有青鸟、琅鸟、黑鸟、黄鸟、虎、豹、熊、罴、黄蛇、视肉、璇瑰、美玉和青绿色的玉石。这座山旁边有一坐山丘,名叫卫丘,卫丘方圆三百里,丘的南边是帝俊的竹林,这里的竹子十分巨大,单根的竹子都可用来制成小船。竹林的南边有一个池泽,里面的水呈红色,名字叫封渊。这里长着三棵没有树枝的桑树。丘的西边有一个沈渊,是颛顼沐浴的地方。
有胡不与之国,烈姓,黍食。
有一个胡不与国,国中的人都姓烈,以黍为食物。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蜚蛭,四翼。有虫,兽身蛇身,名曰琴虫。
最荒远之地,有座山名叫不咸山。有个肃慎氏国。有一种能飞的蛭,长着四只翅膀。有一种蛇,是野兽的脑袋蛇的身子,名叫琴虫。
有人名曰大人。有大人之国,厘姓,黍食。有大青蛇,黄头,食麈。
有一种人名叫大人。有一个大人国,这里的人都姓厘,以黍为食物。有一种大青蛇,黄色的脑袋,能吞食大鹿。
有榆山。有鲧攻程州之山。
有一座榆山。又有座鲧攻程州山。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衡天。有先民之山。有盘木千里。
最荒远之地,有一座山,名叫衡天。又有座先民山。有一棵盘旋弯曲一千里的大树。
有叔歜国,颛顼之子,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有黑虫如熊状,名曰猎猎。
有一个叔歜国,这里的人都是颛顼的子孙后代,以黍为食物,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老虎、豹子、熊和罴。有一种形状与熊相似的黑虫,名叫猎猎。
有北齐之国,姜姓,使虎、豹、熊、罴。
有一个北齐国,国中的人都姓姜,会驱使虎、豹、熊和罴。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先槛大逢之山,河济所入,海北注焉。其西有山,名曰禹所积石。
最荒远之地,有座山名叫先槛大逢山,是黄河水和济水流入的地方,海水从北面灌注到这里。它的西边也有座山,名叫禹所积石山。
有阳山者。有顺山者,顺水出焉。有始州之国,有丹山。
有一座阳山。又有座顺山,顺水从这座山发源。有个始州国,国中有座丹山。
有大泽方千里,群鸟所解。
有一个大泽,方圆达千里,是群鸟脱换羽毛的地方。
有毛民之国,依姓,食黍,使四鸟。禹生均国,均国生役采,役采生修鞛,修鞛杀绰人。帝念之,潜为之国,是此毛民。
有一个毛民国,国中之人姓依,以黍为食物,会驱使虎、豹、熊、罴四种野兽。禹生了均国,均国生了役采,役采生了修鞈,修鞈杀了绰人。帝怜念绰人,便暗中帮助绰人的后代建立了一个国家,就是这个毛民国。
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强。
有一个儋耳国,国中之人姓任,是禺号的后代,以谷物为食。北海的岛中有一位神,长着人一样的脸,鸟一样的身子,以两条青蛇为耳饰,脚下踩着两条赤蛇,名字叫禺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又有神衔蛇衔操蛇,其状虎首人身,四蹄长肘,名曰强良。
最荒远之地,有一座山,名叫北极天柜山,海水从北面灌注到这里。有一位神,长着九个脑袋,人一样的脸,鸟一样的身子,名字叫九凤。另外还有一位神,嘴里衔着蛇,手中握着蛇,长着虎一样的脑袋,人一样的身子,有四只蹄子,肘臂很长,名字叫强良。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最荒远之地,有一座山,名叫成都载天山。有一个人的耳上穿挂着两条黄色蛇,手上拿着两条黄蛇,名叫夸父。后土生了信,信生了夸父。而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赶太阳,追到禺谷终于追上了太阳。他因口渴,想喝黄河中的水,又怕黄河水不够他喝,便想去喝大泽中的水,还没有赶到大泽,就死在了路上。应龙杀了蚩尤以后,又杀了夸父,就跑到南方去居住,所以南方多雨水。
又有无肠国,是任姓。无继子,食鱼。
又有个无肠国,这里的人姓任。他们是无继国人的子孙后代,吃鱼类。
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是因以为台。在昆仑之北。
共工有一位臣子名叫相繇,长了九个脑袋和蛇的身子,盘旋自绕成一团,贪婪地霸占九座神山而索取食物。他所喷吐停留过的地方,立即变成大沼泽,而气味不是辛辣就是很苦,百兽中没有能居住这里的。大禹堵塞洪水,杀死了相繇,而相繇的血又腥又臭,使谷物不能生长;那地方又水涝成灾,使人不能居住。大禹填塞它,屡次填塞而屡次塌陷,于是把它挖成大池子,诸帝就利用挖出的泥土建造了几座高台。诸帝台位于昆仑山的北面。
有岳之山。寻竹生焉。
有一座岳山,一种高大的竹子生长在这座山上。
大荒之中,有名山曰不句,海水入焉。
最荒远之地,有座山名叫不句山,海水从北面灌注到这里。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射。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有座山叫系昆山,上面有共工台,射箭的人因敬畏共工的威灵而不敢朝北方拉弓射箭。有一个人穿着青色衣服,名叫黄帝女妭。蚩尤制造了多种兵器用来攻击黄帝,黄帝便派应龙到冀州的原野去攻打蚩尤。应龙积蓄了很多水,而蚩尤请来风伯和雨师,纵起一场大风雨。黄帝就降下名叫妭的天女助战,雨被止住,于是杀死蚩尤。女妭因神力耗尽而不能再回到天上,她居住的地方没有一点雨水。叔均将此事禀报给黄帝,后来黄帝就把女妭安置在赤水的北面。叔均便做了田神。女妭常常逃亡而出现旱情,要想驱逐她,便祷告说:“神啊请向北去吧!”事先清除水道,疏通大小沟渠。
有人方食鱼,名曰深目民之国,盼姓,食鱼。
有一群人正在吃鱼,名叫深目民国,这里的人姓朌,吃鱼类。
有钟山者。有女子衣青衣,名曰赤水女子献。
有一座钟山。有一个穿青色衣服的女子,名叫赤水女子魃。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父山,顺水入焉。
最荒远之地,有座山名叫融父山,顺水流入这座山。
有人名曰犬戎。黄帝生苗龙,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有赤兽,马状无首,名曰戎宣王尸。
有一种人名叫犬戎。黄帝生了苗龙,苗龙生了融吾,融吾生了弄明,弄明生了白犬,这白犬有一公一母而自相配偶,便生成犬戎族人,吃肉类食物。有一种红颜色的野兽,形状像普通的马却没有脑袋,名叫戎宣王尸。
有山名曰齐州之山、君山、鬵山、鲜野山、鱼山。
有几座山分别叫做齐州山、君山、鬵山、鲜野山、鱼山。
有人一目,当面中生。一曰是威姓,少昊之子,食黍。
有一种人只有一只眼睛,就长在脸的正中。一种说法认为他们姓威,是少昊的子孙后代,吃黄米。
有继无民,继无民任姓,无骨子,食气、鱼。
有一种人称继无民,继无民姓任,是无骨民的子孙后代,他们以空气和鱼为食物。
西北海外,流沙之东,有国曰中?,颛顼之子。
在西北方的海外,流沙的东面,有一个国家叫中?国,这里的人是颛顼的子孙后代,吃黄米。
有国名曰赖丘。有犬戎国。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犬戎。
有一个国家,名叫赖丘。还有个犬戎国。有一位神人,长着人的面孔兽的身子,名叫犬戎。
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苗民厘姓,食肉。有山名曰章山。
在西北方的海外,黑水的北岸,有一种人长着翅膀,名叫苗民。颛顼生了驩头,驩头生了苗民,苗民人姓厘,吃的是肉类食物。还有一座山名叫章山。
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洞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
最荒远之地,有衡石山,九阴山、灰野山,山上有一种红颜色的树木,青色的叶子红色的花朵,名叫若木。
有牛黎之国。有人无骨,儋耳之子。
有一个牛黎国。有一种人,身上没有骨头,是儋耳的后代。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
西北海的外面,赤水的北边,有一座章尾山。有一位神,长着人一样的脸,蛇一样的身子,浑身红色,眼睛竖着长,它闭上眼睛,天下就变成了黑夜;睁开眼睛,天下就成了白天。它不吃东西,不睡觉,也不呼吸,能请来风雨。它能照亮幽渺之地,这就是烛龙。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知言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