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海经·海内东经
海内东北陬以南者。
海内东经所记载的是东北角以南的地方。
钜燕在东北陬。
大燕国在海内的东北角。
国在流沙中者埻端、玺?,在昆仑虚东南。一曰海内之郡,不为郡县,在流沙中。
在流沙中的国家有埻端国、玺?国,它们都在昆仑山的东南面。另一种说法认为埻端国和玺?国是在海内建置的郡,不把它们称为郡县,是因为处在流沙中的缘故。
国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沙、居繇、月支之国。
流沙以外的国家,有大夏国、竖沙国、居繇国、月支国。
西胡白玉山在大夏东,苍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昆仑虚东南。昆仑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
位于西胡境内的白玉山在大夏的东边,苍梧山在白玉山的西南边,都在流沙的西边,昆仑山的东南边。昆仑山在西胡的西边,它们都在西北地区。
雷泽中有雷神,龙首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
雷泽中有一位雷神,长着龙的身子人的脑袋,只要敲击自己的腹部,便会发出雷声。雷泽在吴地的西面。
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
都州在海里。一种说法认为都州叫做郁州。
琅邪台在渤海间,琅邪之东。其北有山,一曰在海间。
琅邪山位于渤海与海岸之间,在琅邪台的东面。琅邪台的北面有座山。另一种说法认为琅邪山在海中。
韩雁在海中,都州南。
韩雁在海中,又在都州的南面。
始鸠在海中,辕厉南。
始鸠在大海中,位于辕厉的南边。
会稽山在大楚南。
会稽山位于大楚国的南边。
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高山在城都西。入海,在长州南。
从岷山中流出三条江,首先长江从汶山流出,再次北江从曼山流出,还有南江从高山流出。高山坐落在城都的西面。三条江水汇合后向东流淌,最终注入大海,入海处在通州的南面。
浙江出三天子都,在其东。在闽西北,入海,余暨南。
浙浙江发源于三天子都山,位于蛮人居住地的东边,福建的西北,在余暨的南边(应在北边)入海。
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一曰天子鄣。
庐江发源于三天子都山,在彭泽西边流入长江。一说三天子都即天子鄣。
淮水出馀山,馀山在朝阳东,义乡西,入海淮浦北。
淮水从馀山发源,馀山坐落在朝阳的东面,义乡的西面。淮水最终注入大海,入海处在淮浦的北面。
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一曰东南西泽。
湘水从帝舜葬地的东南角发源,然后向西环绕流去。湘水最终注入洞庭湖下游。
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
汉水发源于鲋鱼山,帝颛顼葬在这座山的阳面,他的九位嫔妃葬在山的阴面,有四条蛇守卫在那里。
濛水出汉阳西,入江,聂阳西。
濛水发源于汉阳的西边,在聂阳的西边流入长江。
温水出崆峒,山在临汾南,入河,华阳北。
温水发源于崆峒山,位于临汾的南边,在华阳的北边流入黄河。
颍水出少室,少室山在雍氏南,入淮西鄢北。一曰缑氏。
颍水发源于少室山,少室山在雍氏的南边,颍水在淮河流域的西边、鄢陵的北边流入淮河。一说雍氏即缑氏。
白水出蜀,而东南注江,入江州城下。
白水发源于蜀山,向东南流到江南流到江州城下后入长江。
沅水山出象郡镡城西,入东注江,入下隽西,合洞庭中。
沅水发源于象郡镡城的西边,在下隽的西边流入洞庭湖,向东流入长江。
肄水出临晋西南,而东南注海,入番禺西。
肄水发源于临武西南,向东南流经番禺西边后入海。
潢水出桂阳西北山,东南注肄水,入敦浦西。
潢水发源于桂阳西北的山中,向东南流经敦浦西边入肄水。
洛水出洛西山,东北注河,入成皋之西。
洛河发源于洛阳西部的山,向东北流经成皋的西边入黄河。
汾水出上窳北,而西南注河,入皮氏南。
汾水发源于上窳的北面,向西南流经皮氏的南边入黄河。
沁水出井陉山东,东南注河,入怀东南。
沁水发源于井陉山的东面,向东南流经怀县的东南入黄河。
济水出共山南东丘,绝钜鹿泽,注渤海,入齐琅槐东北。
济水发源于共山南面的东丘,穿过巨野泽,流经齐地琅槐的东北入渤海。
潦水出卫皋东,东南注渤海,入潦阳。
潦水发源于卫皋的东面,向东南流经潦阳入渤海。
虖沱水出晋阳城南,而西至阳曲北,而东注渤海,入越章武北。
虖沱河发源于晋阳城的南边,西流至阳曲县的北边,再向东流经章武的北边入渤海。
漳水出山阳东,东注渤海,入章武南。
漳河发源于山阳的东面,向东流经章武的南边入渤海。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舟双楫
- 园冶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冰鉴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