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原典作者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但是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王应麟,南宋官员、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人。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正直敢言,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二十年。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一生著述颇富,计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相传《三字经》为其所著。王应麟晚年教育本族子弟读书的时候,编写了一本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据传就是《三字经》。
关于《三字经》的作者及成书时间,还有其他说法。
一说是宋代人区适子。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十一中记载:童蒙所诵三字经乃宋末区适子所撰。适子,顺德登洲人,字正叔,入元抗节不仕,认为广东顺德人区适子才是《三字经》的真正作者。
一说是明代人黎贞。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即以为明代黎贞撰。
吴蒙校点《三字经》时,结合《三字经》中提到《四书》以及鼓励仕进等的内容,指出该书似当作成于元延祐年恢复科举,规定考试程式中《四书》用朱氏集注之后。同时又提及南宋陈淳用三字句写成的《启蒙初诵》疑似为《三字经》的先河,指出《三字经》从雏形到更定,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
学者张如安根据南宋慈溪人桂氏《家训》中的相关记载认为,《三字经》应成书于南宋绍熙至嘉定年间,其时代要早于王应麟和区适子。而宁波是目前已知的《三字经》最早流传的地区。
增改作者
原典内容之外,后经章太炎等人多次增改,故三字经内容在叙史部分,也已包含元、明、清、民国时期。各版本题名也有差异,例如三字经注解备要、重订三字经等。
- 推荐作品:
- 史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公羊传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南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史评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庄子
- 太玄经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