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学内涵
作为大一统王朝建立之后的第一部兵书,《三略》继承了《孙子》以来先秦兵学的优秀传统,又具有突出的时代特色。其兵学内涵十分丰富,军事思想十分深刻。概括起来讲,主要包括深刻的战争观念、系统的战争指导理论、全面的选将用将原则、精辟的治军思想这几大部分。 首先,是强调不得已而用之和以义诛不义的战争观念。 从《孙子兵法》以来,中国兵学在战争问题上形成了重战、慎战而又强调义战的思想。
《三略》在继承前人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在有关战争的诸问题上,包括对于战争的基本态度、对战争目的和性质的分析、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战争与民众的关系、战争与天时地利的关系、战争与主观指导等,都提出了简明扼要而又深刻的判断,形成了系统的战争观念。
在对待战争的基本态度问题上,《三略》深受儒家的影响,形成了强调慎战与义战的战争观念。《三略》认为,战争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会给社会政治秩序和民众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对待战争的正确态度,是不得已而用之,而不能随意发动战争: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设矩备衰,四海会同,王职不废,虽有甲兵之备,而无斗战之患,圣王之用兵,非乐之也,即使是进行战争,也必须以恬淡处之,,尽量减少战争对人力物力的破坏,将战争的破坏性减至最低,否则就是失道。
另一方面,《三略》又认识到战争毕竟是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是不会因为人的好恶而自行消灭的,所以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运用战争的手段,法天道,兴义师,以诛暴讨乱,扶天下之危,除天下之忧。在《三略》看来,这种以义诛不义的正义战争,是合乎天道的,因而一定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夫以义诛不义,若决江河而溉爝火,临不测而挤欲堕,其克必矣。 义战必胜的关键,,在于义战是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的,而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因此《三略》强调,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一定要修明政治,争取民心,为战争创造坚实的政治前提:信贤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则策无遗。所适如支体相随,骨节相救,天道自然,其巧无间。 除了政治因素之外,还要积极在经济上创造战胜的条件,在《三略》看来,只有民富才有国富,,只能国富才能战胜:四民用虚,国乃无储;四民用足,国乃安乐;因此统治者一定要实行恤民、富民政策,务耕桑不夺其时,薄赋敛不匮其财,罕徭役不使其劳,造就国富而家娭的理想局面,在具备雄厚经济实力的基础上从事军事行动,这样才会战无不胜。 其次,是以因敌转化、释远谋近为核心的战争指导理论。 兵家重因,自孙子以下,谈因者屡见不鲜,如孙子讲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敌而制胜,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吴子讲因形用权,则不劳而功举。
- 推荐作品: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史评
- 传习录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法家
- 管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疑龙经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桃花扇
- 长生殿